简介:目的:探讨植物乳杆菌LpT1和LpT2对大鼠体内血清胆固醇含量的影响。方法:将高脂血症的大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进行灌胃。A、B、C和D组分别灌胃菌株LpT1、菌株LpT2、洛伐他汀和蒸馏水。灌胃28d后,断尾采血,分离血清,分别测定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结果:饲喂高脂饲料7d后,成功构建出高脂血症大鼠模型。植物乳杆菌菌株LpT1和阳性对照洛伐他汀降胆固醇效果极其显著(P〈0.01),菌株LpT2次之(P〈0.05),而阴性对照水几乎无降胆固醇效果。结论:本研究结果为明确植物乳杆菌体内降胆固醇机制奠定了良好基础。
简介:通过传统玻片凝集试验对78株沙门氏菌进行血清型检测,结果将这些沙门氏菌分成以鼠伤寒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为主的21种血清型,其中沙门氏菌SJTUF10023证实为自凝菌,无法鉴定血清型.利用MLST可以较精确地预测、区分不同血清型菌株,聚类的各个分支与血清型基本呈对应关系(96.2%,75/78),其中有3株沙门氏菌(1株阿贡纳、1株阿伯丁和1株斯坦利)聚类结果与血清型不一致.根据O抗原(rfb基因簇)、H1抗原(fliC基因)和H2抗原(fljB基因)分别设计引物进行PCR反应,并与测序相结合,对78株沙门氏菌进行血清型测定,结果仅l株伤寒沙门氏菌的H2抗原出现假阳性结果,准确度达98.7%(77/78),且编号为SJTUF10023的自凝菌被鉴定为鼠伤寒沙门氏菌,说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快速检测沙门氏菌血清型,有望在沙门氏菌血清型鉴定中成为替代传统血清分型的方法.
简介:为了解赣榆地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人群中低浓度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人群分布及其相关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式特征,应用微粒子酶免疫发光分析技术(MEIA)测定8002例健康人群血清HBsAg阳性及其表面抗原、乙肝病毒e抗原及其e抗体、(HBeAg、抗-Hbe)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并结合PCR试验结果,确定浓度在5μg/L以下的HBsAg阳性例数,并分析相关乙肝病毒(HBV)血清标志物模式.共检出HBsAg阳性369例,HBsAg浓度在5μg/L以下的有85例,占总数的1.06%,占HBsAg阳性人群的23.04%,其中HBsAg浓度在1μg/L以下的38例(44.70%);1~2μg/L的有15例(17.64%);2~5μg/L的有32例(37.65%).对上述低浓度HBsAg人群的5项HBV血清标志物检测获得8种模式,以"HBsAg、抗HBc、抗Hbe阳性"和"HBeAg和抗HBs阴性"模式为主(70.59%);累计HBsAg和抗-HBc同时阳性者占91.77%;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只出现在HBsAg1μg/L以下人群中(6.45%).结果显示低浓度血清HBsAg人群不容忽视,提高HBsAg检测灵敏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检测相关HBV血清标志物,对于确定上述人群有帮助.
简介:目的对两起副溶血性弧菌(VP)引起的食物中毒进行血清学溯源,分析可疑食品和病人样品中菌株血清型之间的关系。方法依据GB/T4789.7—2008方法,对检出的VP做血清分型、溶血素试验;PCR扩增VP直接耐热溶血素基因(tdh)、tdh相关溶血素基因(trh)和毒素调控基因(toxR)。结果通过增加样品中可疑菌落数量的鉴定,两起食物中毒共检出9种VP血清型,主要有O3∶K6型13株,O2∶K28型6株,O1∶K56型2株,其它各1株;两起食物中毒中分离的27株VP有17株tdh基因检测阳性,与溶血试验结果一致。结论增加可疑菌落数鉴定,有助于VP食物中毒的溯源;虽然O3∶K6血清型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菌,但不同样品来源的VP血清型呈现多样性;副溶血性弧菌tdh基因检测等同于溶血试验来鉴定VP致病性。
简介:目的了解宁波市小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血清群分布、产毒素特性及耐药性,为防治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参照GB/T4789.7-2003用标准血清和PCR进行分型,用PCR测定tdh和砒毒力基因;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27株副溶血性弧菌分属于9个血清群,分别为0:4群占33.3%(9/27)、0:3群占14.8%(4/27)、0:2群占14.8%(4/27)、0:11群占11.1%(3/27)、0:5群占7.4%(2/27)、0:1群占7.4%(2/27)、0:7群占3.7%(1/27)、0:9群占3.7%(1/27)、0:10群占3.7%(1/27)。27株副溶血性弧菌的tdh与trh小毒力基因均阴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27株副溶血性弧菌对青霉素类、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类、喹诺酮类、头孢类药物都有耐药株出现。结论宁波市小水产品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具有血清分群多样性,药敏结果多重耐药性的特点。
简介:目的在神经管畸形高发地区,观察营养强化面粉干预后育龄妇女血清叶酸、同型半胱氨酸及VB12变化。方法在山西省吕梁地区强化面粉覆盖的10个乡镇和未覆盖的3个乡镇中,选择18~39岁育龄妇女218人,进行营养强化面粉干预研究,干预组155人,食用维生素B1、维生素啦、铁、锌、叶酸5种营养素强化面粉,对照组63人,未食用强化面粉。干预组在食用营养强化面粉20个月后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叶酸、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B1。结果两组血清叶酸、同型丰胱氨酸、维生素B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干预组血清叶酸水平11.1ng/ml高于对照组的8.1ng/ml,干预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2.91μmol/L低于对照组的21.77μmol/L,两组维生素B12都在较低水平,但干预组220.5pg/ml高于对照组173.5pg/ml。对照组和干预组的叶酸缺乏率分别为11.9%和6.0%,高同型半胱氨酸率分别为69.5%和24.3%,维生素B12缺乏率分别为61.4%和43.9%。结论两组受试人群普遍存在维生素B12营养缺乏状况;项目地区存在较为严重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状况;采用强化面粉进行20个月干预后,干预组的叶酸营养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