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水族是一个以"饭稻羹鱼"农耕文化为传统的山地民族,水语植物名物是其传统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水语植物名的考释,得知水语植物分类主要有生活类、经济类、野生类、其他类四种;水语植物命名既有"属名+种加词"的"双名"法,也与植物部位、生存环境、生长阶段和思维习惯等有关,同时命名具有一定的构词规则;体现了按植物性状取名的人类共性,又呈现了水语认识植物的个性。

  • 标签: 水语 民族植物学 植物命名与分类 民族名物学
  • 简介:随着国家能源体制改革的推进,现代能源体系的构建,越来越多的能源科技成果推陈出新。科技期刊作为发表、出版、传播科技成果的重要载体,也遇到了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万方数据《2016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中收录的6734种科技期刊中电气工程学科占有108种,其中有30种期刊被收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版)。本文主要对《2016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的电工类期刊的计量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对《2016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中的数据进行辅助分析,以了解电工技术类核心期刊间的发展水平和相关关系,为电力期刊办刊水平提升提供数据支撑。

  • 标签: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文献计量学指标 电力期刊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 能源体系 科技成果
  • 简介:侗族芦笙节是侗族南部方言区最为盛大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一次集体庆贺农业丰收的民族盛会,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它的举办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增进村寨之间的团结友爱,化解生活中的矛盾和误解,对于推动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垂范的作用。

  • 标签: 侗族 芦笙节 娱人性
  • 简介:约翰·珀斯第勒(JohnPostil)的《互联网在地化的人类研究》(LocalizingtheInternet:AnAnthropologicalAccount)是用人类民族志的方法研究互联网地在地化的代表性著作;他这部著作通过翔实的田野个案,给读者生动呈现了互联网社会关系的地方化生产与建构过程,受到学术界好评,虽已出版多年,仍堪称互联网在地化发展研究的民族志范例。而他书中那个名叫苏邦加雅(SubangJaya)的田野研究地则恰巧是个多面环山的城市。因此,在当下亟须对山地民族的互联网行为开展深入调查研究的背景下,我们选译了周永明这篇书评,以期为我国的互联网人类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学术前沿动态信息。

  • 标签: 人类学 民族志 在地化
  • 简介:"甘穆哈迪"是普什图人的两种重要仪式,以葬礼和婚礼为典型,分别表达悲伤和欢乐,是其族群认同的文化符号。已婚普什图女性构建的互惠性的婚丧网络,凸显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是对巴斯将普什图人看作是男子主导型社会的修正。"甘穆哈迪"仪式的传承正在经历现代化和女性伊斯兰复兴的挑战。在全球化进程中,悲欢仪式的研究视角可以运用在大规模人口流动的多个族群中。

  • 标签: 人类学 普什图人 仪式 妇女
  • 简介:早在20多年前,美国著名学者尼古拉·尼葛洛庞帝(NicholasNegroponte)便在《数字化生存》(BeingDigital)一书中指出,人类即将进人一个虚拟的、数字化的生存阶段,数字技术(信息技术)将时刻充斥在我们的交流、学习、工作等活动之中,并改变传统的生存方式.

  • 标签: 《数字化生存》 民族学 互联网 山地 中国 语境
  • 简介:"基础"(Ground)是皮尔斯早期符号思想中的重要概念,它和"相关物"(Correlate)、"解释项"(Interpretant)一起,共同构成了符号意义过程的三元关系。由于"基础"既是一种抽象,也是一种性质,它究竟是对应的第一性、第二性、还是第三性,符号学家们有不同的看法。艾柯认为"基础"既是一种观念(idea)、一种框架计划(askeletonplan),又是一种被感受到的像似(likeness),因此是第三性和第一性的混杂。索内松则认为,基础是一种"相关原则"(principleofrelevance),一种关系,因此是第二性的。事实上,"基础"是皮尔斯意义三分式中的第一性,它本身是一个三元体,包括意义主体基于经验的意向性、获义对象的品质以及意义主体获得的、基于这二者的感知。在意义过程的第一性中,意义的双向性已经出现。

  • 标签: 基础 第一性 皮尔斯 三元关系
  • 简介:永宁作为全国重点镇、全省百镇建设试点镇、全市小城市重点示范镇,是建设成都医学城的大战区、主战场。在“两一做”学习教育中,永宁镇始终坚持“做结合、改同步、用互动”,更加鲜明突出问题导向、强化责任担当意识,以健全“人人想干事、事事敢担当”有效机制,扎实有序有效推进宜业宜居宜游国际化医学健康小城市建设。

  • 标签: 小城市建设 医学 健康 江永 学习教育 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