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粘土矿物广泛分布于各种类型的沉积物和沉积岩中,主要有高岭石、伊利石、绿泥石和梦皂石四种矿物,其组合特征和含量的变化记录了源区气候环境变化的信息。粘土矿物对环境变化的反应比较敏感,因而可以根据粘土矿物的矿物成分、组合特征、矿物结晶度及矿物含量变化记录的粘土矿物形成过程中的古环境变化来恢复古环境演变。粘土矿物作为一种研究古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在古环境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关键词:粘土矿物古环境代用指标粘土矿物通常是指构成土壤和岩石细粒部分(<2μm)的主要成分的矿物。一般情况下,粘土矿物是细粒分散的、含水的层状构造硅酸盐矿物和层链状构造硅酸盐矿物及含水的非晶质硅酸盐矿物的总称,所以说粘土矿物研究主要研究的是层状构造硅酸盐矿物[1]。研究古环境变化以“现在是过去的钥匙”为原则,主要采用“将今论古”的方法,自然界中记录古环境变化的代用指标很多,如冰芯、黄土、树轮、珊瑚、硅藻等,这些代用指标在古环境重建方面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这些代用指标的分布有明显的区域性。由于粘土矿物广泛分布于各种类型的沉积物和沉积岩中,所以粘土矿物在古环境变化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广阔的前景。
简介:印度尼西亚马鲁古群岛的二元社会结构与聚落模式是荷兰结构主义以及欧美文化生态人类学的研究重点。然而,本质主义以及忽视历史过程的研究视角使得马鲁古二元社会结构与聚落模式的形成过程没有被妥善地梳理。在综合前人调查的民族志与口述历史之后,认为北方和中央-东南方马鲁古群岛的二元社会结构分别有不同的形成过程与文化含义,北方的二元结构是当地社会复杂化的结果,而中央-东南方的二元结构是移民与土著的冲突所造成的。这两个地区不同的历史过程会导致相异的聚落模式,从北方以及中央-东南方的考古调查分析来看,其结果显示两个地区的聚落模式确实不同,符合各自的历史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