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工程建设中预制管桩质量的好坏,不但对工程质量评优影响很大,对人的使用及居住也有很大的影响。预制管桩质量问题的出现,可能会引起使用上的不方便及人生的安全问题,而基础工程要整改和修复,也会给使用单位及业主单位带来很大的麻烦。

  • 标签: 砼预制管理 施工质量 控制
  • 作者: 佟辉1张磊2
  • 学科: 社会学 >
  • 创建时间:2009-12-22
  • 出处:《赤子》 2009年第22期
  • 机构:商品砼及大体积砼施工中砼裂缝的原因及防护措施佟辉1张磊2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1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2黑龙江哈尔滨150000在钢筋砼结构施工中,为保证工期及多方面的原因,经常采用商品砼现场浇筑混凝土,砼是否产生裂缝,是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极为关注的问题,根据我们施工的多项工程,对商品砼构件开裂原因分析如下:一、砼构件开裂分类砼构件产生裂缝按发生时期顺序分:1、塑性收缩裂缝;2、水化热裂缝;3、干燥收缩裂缝;二、砼构件产生裂缝的原因及防止措施1、塑性收缩裂缝商品砼浇注成型后,在砼初凝前,由于重力作用粗骨料及水泥比重大,产生沉降,水比重小,上浮至表面,产生泌水,水泥净浆浮至砼表面产生外分层,浮至粗骨料下方产生内分层,因此,造成砼塑性收缩开裂,所以控制砼的塑性开裂,主要是控制水灰比,减少混凝土中水的用量,在混凝土搅拌时掺加减水剂,减少混凝土施工中泌水的产生。2、水化热裂缝在基础施工中,多采用中大体积砼结构,如何降低施工期的温度应力变化,从而降低混凝土构件由于水化热造成的裂缝,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关键,水化热裂缝一般都发生在水化热温度上升结束,温度开始下降的时候,即多在混凝土浇筑一周内的龄期开始发生。防治措施:(1)、降低商品砼的浇筑温度,混凝土在搅拌前,配置混凝土时采用对砂、石骨料及水降低温度的措施,有效降低混凝土的出灌温度,减少应温度变化造成混凝土构件出现的塑性裂缝。浇注时使用搅拌均匀的混凝土,为了拌制出均匀优质的混凝土,必须制定正确的搅拌制度,即一次投料量、搅拌时间和投料顺序等。一次投料量,不同类型的搅拌机械都有一定的进料容量,搅拌机械不宜超载过多,以免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一次投料量宜控制在搅拌机的额定容量以下。控制施工配料就是根据施工配合比以及搅拌机械的型号,确定搅拌时原材料的一次投料量。按照原材料投料顺序的不同,常用的投料顺序有:一次投料量法,两次投料法,两次加水法。(2)、混凝土的运输是指混凝土拌合物自搅拌机中出料至浇筑入模这一段运送距离以及在运送过程中所消耗的时间。在运输过程中应保持混凝土的均质性,避免产生分离、泌水、水泥浆流水、流动性减少等现象。混凝土应以最少的转运次数和最短的时间,从搅拌机地点运至浇筑地点,使混凝土在初凝前浇筑完毕。混凝土的运输应保证混凝土的灌注量。混凝土运输分为地面运输、垂直运输和楼地面运输三种情况。运输商品混凝土,多采用混凝土搅拌运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张洪波
  • 学科: 社会学 >
  • 创建时间:2009-09-19
  • 出处:《魅力中国》 2009年第9期
  • 机构: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裂缝的成因错综复杂,只要保证基层施工质量,严把材料质量关,严格控制配合比和水灰比,加强混凝土养生,及时切缝,同时,以人为核心,以预防为主,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科学组织,精心施工,严格管理,层层把好质量关,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早期裂缝是完全可以防止的。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金德福曲红
  • 学科: 社会学 >
  • 创建时间:2009-12-22
  • 出处:《赤子》 2009年第22期
  • 机构:砼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与防治中冶东北建设有限公司市政工程公司曲红黑龙江省公路工程监理公司金德福砼工程施工过程,经常发生一些质量通病,影响结构的安全与外观质量,如何最大限度的消除质量通病,保证工程结构安全,提高砼外观质量,是工程施工管理人员急需掌握的,本文就结合本人的一些工作实际,对砼工程的质量通病的产生和防治进行探讨。一、蜂窝1、外观现象。砼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和、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2、产生的原因。(1)砼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及用水量比例不正确,造成砂浆少、石子多;或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砼坍落度过小;(2)砼搅拦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造成砼骨料集中,造成砼离析。(4)砼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3、防治的措施。(1)认真设计、严格控制砼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砼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砼下料高度超过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2)对于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砼或环氧树脂砂浆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砼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二、麻面1、外观现象。砼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2、产生的原因。(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或脱模剂涂刷不均,拆模时砼表面被粘坏;(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砼的水分被吸去,使砼失水过多出现麻面;(3)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4)拆模时间过短,造成砼与模板粘粘,产生麻面;(5)砼振捣不实,大量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3、防治的措施。(1)模板去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砼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泡末纸、腻子等堵严,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砼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汽泡为止;(2)如设计中砼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砼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三、孔洞1、外观现象。砼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砼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钟金榕
  • 学科: 社会学 >
  • 创建时间:2009-08-18
  • 出处:《赤子》 2009年第8期
  • 机构:摘要:根据砼未完全硬化的现状,对砼原材料进行检测,砼未完全硬化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
  • 简介:摘要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快,水泥混凝土路面广泛应用于我国公路建设项目。我国国道、城市道路、机场跑道、乡间道路等处都铺设了水泥路面,但在水泥路面长期使用过程中,难免出现裂缝。本文主要针对实例深入探究水泥路面裂缝的产生原因,及提出相关防治措施。

  • 标签: 水泥砼 裂缝 因素 防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前,我国沥青路面最常见的早期病害现象有裂缝、水破坏、松散、泛油、推移等,这些病害基本上也是公路工程质量的通病,对新建公路的正常使用形成了严重的威胁,对公路维护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文章就以上几种常见病害的成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关键词沥青路面;早期病害;成因分析;预防措施1前言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公路建设投资力度的加大,我国的公路工程建设十分迅速。但是,随着一条条高等级公路的建成并投入运营,沥青路面早期病害现象也越来越引起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目前,沥青路面最常见的早期病害现象有裂缝、水破坏、松散、泛油、推移等。这些病害基本上也是公路工程质量的通病,对新建公路的正常使用形成了严重的威胁。本文就以上常见病害的成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2沥青路面早期病害成因分析造成沥青路面早期病害的因素很多,但综合起来主要有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现场施工质量控制不严、投入运营后超载车辆管理不严、气候条件影响等四个方面。下面就几种最常见的沥青路面早期病害成因逐一进行分析。2.1裂缝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裂缝主要有纵向裂缝和横向裂缝两种。纵向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地基和填土在横向不可避免的不均匀性所造成的,特别是在旧路基拓宽地段,由于土质台阶处理不规范、分层填筑厚度及压实度控制不严,尤其在有表面水渗入的情况下,这些地段往往是纵向裂缝的高发区。和纵向裂缝一样,横向裂缝也是不可避免的。横向裂缝的产生往往是由于温度应力的作用而产生的疲劳裂缝。这种温度裂缝往往起始于温度变化率最大的表面并很快向下延伸,并随着时间增长造成沥青老化,沥青面层的抗裂缝能力逐年降低,温度裂缝也随之增加。面层裂缝一旦发生冲刷,唧浆就会产生以裂缝为中心的下陷形变,同时引起裂缝两侧产生新裂缝甚至碎裂破坏。2.2水破坏所谓水破坏即降水透入路面结构层后使路面产生早期破坏的现象,它是目前沥青路面早期病害中最常见也是破坏力最大的一种病害。水破坏的主要破坏形式有网裂、坑洞、唧浆、辙槽等。水破坏的产生往往是由于施工中沥青配合比控制不严、沥青混合料拌和不均、碾压效果不良等导致的沥青路面空隙率过大所造成的。采用半开式(Ⅱ型)沥青表面层时,产生的水破坏尤为严重。由于水渗入表面层后滞留在表面层的下部和下层的交界面上,因此在长期行车荷载作用下,沥青膜开始从面层的底部剥落并逐渐向上扩展,随着下部大量碎石上沥青的剥落,沥青也就失去了强度从而产生网裂和形变。在行车荷载作用下,特别在降雨过程中和雨后行车道上的局部网裂会逐渐松散,松散的石料被车轮甩出形成坑洞。由于沥青的不均匀性,坑洞总是先在沥青空隙率较大处产生,随着时间推移,将会造成路面大面积破损。当水透入沥青面层并滞留在半刚性基层顶面在大量高速行车作用下,自由水产生很大的压力并冲刷基层混合料表层的细料形成灰浆,灰浆又被行车压挤,通过各种形状不一的裂缝(纵、横、斜裂缝及网裂)到路表面形成唧浆。在灰浆数量大的情况下,可能很快形成更为严重的裂缝,在数量小的情况下,可使路面形成网裂或形变。某处一旦有灰浆唧出,该处很快就会产生网裂和形变,随后的降水就更容易透入,并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路面严重破坏。自由水进入面层后,使沥青与碎石的黏结力减弱。在行车荷载作用下,滞留在面层下部的水使矿料特别是粗集料表面裹覆的沥青膜逐渐剥落,使沥青的强度逐渐降低,直至完全松散。在行车轮迹下向两侧(特别向外侧)挤出,使轮迹带下陷,同时使其两侧鼓起,形成严重辙槽。形成辙槽后,降雨过程和雨后辙槽就会变成积水槽,致使水有更长的时间透入沥青面层形成更加严重的水破坏。形成水破坏的原因除与沥青混合料不均匀、空隙率过大有关外,还与沥青和碎石间的黏结性能力或有无抗剥落剂、交通量大小、重载车比重及公路沿线降雨量等因素有关。在我国南方潮湿地区,沥青路面的水破坏数量及速度比北方干旱地区严重得多。近年来我国部分高速公路开始采用改性沥青或加抗剥落剂的SMA路面,虽然产生水破坏的数量和速度明显改观,但只要不均匀自由水能够进入并滞留的地方也不同程度地产生了水破坏。2.3松散松散是由于沥青表面层中的集料颗粒脱落,从表面向下发展的渐进过程。集料颗粒与裹覆沥青之间丧失黏结力是颗粒脱落的主要原因。可能导致松散的情况还有1.集料颗粒被足够厚的粉尘包裹,使沥青膜黏结在粉尘上,而不是黏结在集料颗粒上,表面的摩擦力磨掉沥青膜,并使集料颗粒脱落。这种情况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集料含泥量超标所造成的。2.表面离析处往往缺少大部分细集料,离析面上粗集料与粗集料相接触,但只有在少数接触点沥青膜与集料黏结。随时间增长,沥青会老化,沥青膜剥落会使沥青与集料的黏结力减弱,孔隙中的水冻结会破坏黏结力,或足够大的摩擦力会破坏离析面上的集料颗粒而产生松散。3.沥青面层要有高密实度才能保证沥青混合料的黏聚力;如果混合料密实度不够,集料就容易从混合料中脱落而形成局部松散。2.4泛油沥青从沥青层的内部和下部向上移动,使表面有过多沥青的现象称作泛油。新建沥青路面在通车后的第一个高温季节,特别在连续多天高温后,在大量行车特别是在重载车辆作用下进一步压实,易导致沥青内部过多的自由沥青向上移动,产生泛油现象,油石比偏大地段表现得尤为明显。高温季节雨水侵入沥青内部后,如沥青与矿料的黏结力不足,沥青很快会从集料表面剥落并向上移动,产生更严重的泛油现象。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泛油仅产生在行车道上,而且是间断式的片状分布。沥青用量过大是产生沥青面层泛油的最主要原因。而沥青用量过大的主要原因有1.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击实功不够。我国在设计沥青混合料配合比时通常采用马歇尔试验方法。当初在开发和确定马歇尔试验方法时,选定室内试验的压实功是要使室内产生的密度等于路面在行车荷载作用下最终达到的密度。如果室内所用击实功产生的密度小于使用过程中所达到的最终密度,所选定的沥青用量就会偏多。但目前由于各种原因室内试验所得到的密度远远低于使用过程中所达到的最终密度,这使现场施工中产生沥青用量过大不足为奇。2.施工控制不严和管理不善。有些施工单位在生产过程中私自改变配合比、沥青混合料拌和不均都是造成沥青路面局部沥青用量偏大的主观原因。3.少数施工单位习惯于使用沥青用量过大的混合料。有些人认为沥青用量越大,裹覆矿料的沥青膜越厚,沥青混合料的黏结力就越大。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包覆矿料的沥青膜越薄,沥青混合料的黏结力就越大。在严重泛油路段,沥青面层表面发光发亮,以摩擦系数和表面构造深度表征的抗滑性能达不到行车要求时往往会造成交通事故。2.5推移推移的产生一般与基层施工质量、透层油洒布质量、超载车辆比重加大、沥青混合料性能不良等因素有关。在沥青路面铺筑前,由于基层表面清扫不干净、透层油洒布不均等都会容易造成沥青面层和基层黏结不良。沥青面层建成运营后在大量行车荷载(超载车辆)作用下,由于与基层黏结不良特别在沥青面层施工接缝处开始产生推移,随着时间增长,轮迹带两侧会产生壅包,甚至会出现由于推移而造成的严重裂缝。在基层平整度较差、面层厚度较薄的地段往往由于施工质量等原因,基层不平整会反映到沥青路面上,在车辆荷载作用下面层不平整会愈加明显,形成波浪。3沥青路面早期病害防治措施沥青路面早期病害不能彻底消除,但是可以通过优化设计、加强施工管理、提高现场施工质量等措施去预防,将其危害降到最低,从而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3.1裂缝众所周知,沥青路面裂缝是不可避免的。根据纵向裂缝形成原因,在路基施工过程中特别在路基拓宽地段、路桥(涵)衔接处严格控制填土厚度及填料的均匀性,并保证达到规范要求的压实度。沥青路面进行半幅摊铺时,采取合理措施处理纵向冷接缝。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温度裂缝,沥青往往随着时间延长而老化,沥青面层的抗裂缝能力会逐年降低,所以采用优质沥青会明显减少温度裂缝。试验证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采用较稀(针入度大)的沥青有利于减少温度裂缝。另外,沥青面层抗温度裂缝的能力与均匀性、压实度和空隙率有关。均匀、压实度高、空隙率小,强度高且比较均匀,面层表面的薄弱处也就越少。3.2水破坏由于水破坏的产生数量及速度与沥青密实性及空隙率大小、沥青与粗集料的黏结力大小或有无抗剥落剂、交通量大小及重(超)载车辆的多少有关。所以,有效防治水破坏发生,应从以下几点着手1.选择合适的类型。沥青面层各层应尽量使用空隙率不大于5%的密实型沥青。从当前的技术水平看,密实式粗集料断级配沥青既具有良好的不透水性,又具有明显优于连续级配沥青(如AC–16I、AC–20I、AC–25I)的高温抗永久形变能力,用前者作为表面层时,还具有良好的抗滑性能。SMA路面的广泛应用是最好的例证。2.使用优质沥青及抗剥落剂以增强沥青与碎石的黏附性。一般情况下,酸性石料(花岗岩、玄武岩等)与沥青的黏附性较差,所以在高等级公路中,宜使用针入度较小的沥青并采用抗剥落剂。严格控制细集料含泥量也是提高沥青与碎石的黏附性的有力措施。3.提高施工质量。施工前原材料的选用必须符合规格、均匀、合理,配合比设计必须严密。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沥青拌和的均匀性,防止粗细集料离析。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出场温度及碾压温度,混合料拌和温度过高会容易造成沥青老化,与集料的黏附性也会明显降低,严重时会造成面层局部色泽不一致等现象。据国外有关试验数据表明,沥青混合料的温度低于90℃,实际上已不可能再被进一步压实。再者,尽量通过使用高效配套的碾压设备、增加碾压遍数等提高压实度以减小空隙率,空隙率大的位置越多水破坏现象越严重。设法加强沥青面层间黏结力也是有效防治水破坏的措施之一。4.严格控制超载车辆。公路管理部门应该按照《公路法》及交通部《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规定》的要求对超载车辆进行强制卸载,并在入口处设卡不得让超载车辆进入高速公路。5.优化设计。沥青面层层间应使用防水材料,无论是何种沥青混合料,只要有一定的空隙率存在,就会遭受一定的水破坏。在沥青面层表面涂上防水材料,形成一种不透水的薄膜封层,能使沥青面层中因降雨而聚集的水大大减少。3.3松散松散的产生往往是由于沥青面层强度不足、压实度过小、面层内部空隙率过大而造成的。所以,为有效预防松散现象的产生,应该做到1.选用合格的原材料,特别严格控制细集料含泥量及矿粉掺量以增强沥青混合料的黏结力。2.严格控制施工温度及压实效果。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过高会导致沥青老化,降低与矿料的黏附性;温度过低会导致混合料压实困难,造成混合料内部空隙率过大。3.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均匀性,防止混合料离析。3.4泛油由于泛油往往是沥青用量过大造成的,所以在配合比设计阶段必须严格按照试验规程进行最佳油石比的选定;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工程师批准的配合比进行施工,任何人不得随意改变生产配合比。3.5推移、壅包、波浪推移、壅包、波浪往往产生在行车道上,特别是沥青面层只有一层时,由于长期荷载作用下,因基层与沥青面层黏结力较差而产生推移,推移严重时会产生壅包、波浪等破坏。所以,有效防治推移等病害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加强路面基层施工质量,提高基层平整度是有效防治病害的条件之一。沥青面层铺筑前透层油的洒布尤为重要。透层油洒布前首先必须认真清扫基层表面浮土及杂物并且保证透层油洒布均匀性和设计用量,提高基层与面层的黏结力。2.有效阻止超载车辆。随着油价上涨等原因,近年来超载车辆越来越多,与设计荷载相比超载十分严重。在重荷载重复作用下,特别在车辆启动或刹车频繁的叉路口及转弯处沥青路面很快产生破坏,推移、裂缝尤为常见。4结语总之,沥青路面早期病害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因素,无论设计方面、还是施工方面都存在一些不足。鉴于目前沥青路面病害早期化的特点,在优化设计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应该加强施工管理,提高现场施工质量,规范施工,尽量在提高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同时,延长使用寿命,提高投资效益。参考文献[1]交通部公路司.公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指南[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1–2001.)[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