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挖掘绿色发展的金融动力具有重要意义。用综合指数衡量金融发展程度,用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测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以生态问题突出、金融欠发达的长江经济带上游乌江流域40个县域为样本,估计县域金融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县域金融不发达,但是整体水平处于上升态势,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0.6%,上游地区高于中下游地区;全样本下,县域金融通过绿色技术进步效应,推动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中下游地区县域金融推动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步,上游地区县域金融则抑制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2008年之后县域金融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增大。
简介:制造业低碳化发展日益成为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利用分行业分年份碳强度计算方式,引入加工贸易产品、细分能源测算等方法精确计算了中国制造业1995-2010年6个重要年份制造业的隐含碳整体排放及贸易排放情况。主要研究结论如下:化学工业、食品饮料和烟草制造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行业排放最多,分别为9亿吨、7.9亿吨、7.4亿吨;净出口隐含碳排放行业比例一直保持在50%以上,2010年排放最多的行业为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纺织业、通信设备与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分别为0.15亿吨、0.10亿吨和0.02亿吨;进出口隐含碳排放密集度呈现两极分化的发展态势;为推动制造业“供给侧改革”低碳化发展,应倾向于支持隐含碳排放绩效高的行业、隐含碳排放密集度低的产业、净出口隐含碳排放绩效高的行业。
简介:基于对中国在非洲援建的一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项目的微观层面的民族志田野调查,本研究将中国援助实践视作中国农业知识和技术嵌入援助实践,在异文化的地方进行再生产和地方化的过程。本文从对"发展"的技术性建构、对"技术"的认知性建构和对"高产"的权力性建构三个方面展开叙事,进而指出中国援助与西方传统援助的差异主要源自发展知识建构路径的不同:西方是理论性建构,中国是经验性建构。本文也表明中国国内发展经验是通过中国对外援助的经验建构路径嵌入到援助项目中的,且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与受援国的能动主体也根据各自政治、经济等利益诉求在实践互动中共同形塑着中国发展经验的再生产和地方化过程。
简介:基于变系数面板数据模型和空间分析技术,定量分析了2000-2014年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49个国家(地区)的信息通讯技术(ICT)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及其国别空间差异.研究发现:经对数化处理后的ICT与经济增长均有良好的平稳性,表明ICT与经济增长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ICT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贡献,但贡献弹性集中在0-1之间,属于缺乏弹性状态;因特网的投入产出弹性要高于移动电话,相对而言,经济增长对因特网的依赖程度要高于移动电话,但近年来移动电话发展迅猛,从长期来看,该区域移动通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会超过因特网;从国别区域来看,中东、中亚、南亚国家ICT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低于东欧、东亚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