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文化自信,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心理根基,成为当代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心、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精神力量。文化自信的前提是对文化的自我认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三个层面的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也构成了文化认知的基本对象。“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扬弃陈旧的全球化秩序,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的新发展,为更深层次的跨文化交往提供了契机。在这种文化交往中,中国作为西方世界的“他者”出场,通过对“现代性”内涵的丰富与拓展,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心理,明晰了自己的文化身份,并以此建构了坚实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的心理建构包含在交往中理解差异、在交往中理解自我和在交往中树立正确的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我们对于自身文化才能实现真正的认同,这也正是文化自信的根基。
简介:粮食是稳定社会,稳定人心,稳定物价的特殊商品。它直接关系到人类生存繁衍,国家兴衰和社会的长治久安。但是,粮食又是物宝价贱的商品,丰收时粮价低,卖粮难,使种粮人愁眉不展;歉收时粮价涨,涨到城里人心慌慌。总之,粮食不论是丰收还是歉收,都是人们永恒关注的问题。我国是12亿多人口的泱泱大国,利用占世界7%的耕地面积,解决占世界22%人口的吃饭问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人口多,耕地少,是不可逆转的。据权威机构预测,到21世纪20-30年代,我国人口将达15亿,届时人均耕地将下降到0.08公顷,因此,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布朗先生《中国未来的粮食缺口》一文,引
简介:公元1714年英国伦敦档案局有关情报机构的帐册中记载,丹尼尔·笛福当年上半年从事情报活动的经费为5000英镑。公元1715年1月11日彼得大帝派遣由修士大司祭列扎伊斯基率领的俄国传道团到达北京。从此,俄国传道团便成为沙俄在中国进行间谍活动的一个重要渠道。公元1717年日本军队参谋本部二部派遣田中义一少佐(后升为陆军大将,曾任日本首相)到俄国西伯利亚地区搜集军事情报。公元1720年我国清朝时期,由于沙俄政府对我国蒙古地区的侵略,清政府暂停了中俄间的通商贸易。沙俄政府派使团到中国谈判,没有结果。这期间,该使团在中国搜集了大量的情报,其中包括北京城墙的高度、厚度等具体情报。使团回国后,其秘书郎克留在北京,明目张胆地进行间谍活动,最后被清政府驱逐出境。公元1723年我国清朝时期,雍正皇帝派石文峰秘密侦察白莲教的活动。要他“处处留心,时时密访。不可妄嘱属员,致令扰民惊众,魁奸得以洞知消息,深藏潜纳,反与事无益。须不露声色,严加伺察,少有风声,即权巧设法,不惜重赏,获首恶”。公元1727年,雍正又告谕田文镜采用派遣间谍的方法,侦察民间宗教组织,指示‘非深人其教者断不能窥测底里”。田文镜派人改装易姓,秘密打人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