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3 个结果
  • 简介:<正>一1842年12月9日(俄历11月27日),彼得·阿列克谢也维奇·克鲁泡特金出生于莫斯科的一个贵族家庭。父亲阿列克谢·彼得罗维奇公爵是有名的军官。他参加过1828年俄土战争,镇压过1831年

  • 标签: 克鲁 无政府主义者 莫斯科 俄国 沙皇政府 东西伯利亚
  • 简介:克鲁玛的村社社会主义是他寻求适合加纳国情的发展道路的一种尝试和努力,虽然对于促进国家的现代化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他过于迷恋非洲原始村社制,把其“人道主义”和“平均主义”误当作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把社会主义当作是恢复和捍卫原始村社制的手段,因此,他的村社社会主义深受非洲传统村社制因素的桎梏,从而造成严重的后果。

  • 标签: 村社社会主义 原始村社制 “人道主义” “平均主义”
  • 简介:<正>彼得、阿列克谢耶维奇、克鲁泡特金(1842——1921)是近代最后一个具有国际性影响的无政府主义者,俄国和欧洲政治思想史上的著名人物。克鲁泡特金出身于俄国贵族家庭,管任沙俄军官,后离开军职,潜心于地理学研究,一度成为颇有声望的地理学家。七十年代初,他受西欧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转变为无政府主义者。此后,他把毕生精力倾注于无政府主义活动,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国际无政府主义运动的主要活动家。

  • 标签: 无政府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 无政府主义者 克鲁 互助论 十九世纪
  • 简介:老一辈的专家学者都比较熟悉著名学者A.И.克鲁沙诺夫(1921-1991年),他是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主要研究俄罗斯东部地区,特别是远东地区的社会历史。他较早地从客观发展的角度深入地研究了17—20世纪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全面细致地考察和研究了远东地区的文化和民族过程、相邻国家的历史以及这些国家与俄罗斯的关系。

  • 标签: 历史学家 俄远东 院士 俄罗斯科学院 远东地区 著名学者
  • 简介:一场战役需要多少准备才能从容应对,需要如何迎战才能成为经典。一场直面“碧利”的战役,一次与重大自然灾害的较量。

  • 标签: 碧利斯 自然灾害 大暴雨 洪水
  • 简介:朋友任一家公司策划部的头儿,因成功策划过好几次影响较大的推介活动,很受老总器重。因此他人前人后,表现得十分活跃。但公司前不久进行了一次人事调整,朋友与新经理在工作上很不合拍,潜心研究、精心设计的多个策划方案被新经理断然否决。

  • 标签: 豪斯式沟通 推介活动 决策活动 公司
  • 简介:2009年4月12日,美军“海豹突击队”的神枪手瞬间击毙3名索马里海盗,成功救回被扣作人质已5天的“马士基·亚拉巴马”号美国船长理查德·菲利普,结束了这场海盗与美军的对峙。在美国上下一片欢呼声的同时,国际社会也普遍担心,美军此次武力营救可能会使索马里海盗采取报复行动,并在未来的劫船行动中更为警惕、更为凶残。

  • 标签: 菲利普斯 船长 海豹突击队 国际社会 索马里 海盗
  • 简介:2003年3月,我被借调到西气东输苏浙沪段做通球清管、试压和干燥作业的现场业主代表,结识了加拿大籍监理克蒂·巴克力,感受到了老外的敬业、执着和热情.

  • 标签: 老外克蒂斯
  • 简介:《维比海法》继承了《奥列隆惯例集》的传统,在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广为流行。《维比海法》原名为《哥得兰海法》,首先成文于1505年,由位于哥本哈根的GodfreyofGemen出版社出版。本译文选自《海事黑皮书》第四卷所收录的TheLawsofWisbuy,《维比海法》的英文译本首先收录在1705年的AGeneralTreatiseoftheDominionoftheSeaandthecompleteofSeaLaws(《海权与海法大全通论》)。《哥得兰海法》,原文共66条,译成英文后共70条。据北欧学者研究,《维比海法》并不全部源自哥得兰,而是分别源自波罗的海地区(前14条,第7条除外)、佛兰芒或者加科涅(第15条至第39条)、荷兰(第40条至第66条)。xxvii-xxviii就内容而言,《维比海法》涵盖船长、船员、船东之间的权利义务、海难救助、船舶租用、船舶抵押、船舶碰撞、共同海损、船舶优先权等。《维比海法》继承了《奥列隆海法》的内容,对于调整15世纪北欧的海上贸易起到重要作用,对后世影响深远,甚至被美国海事判决所援引。

  • 标签: 维斯比 海法 海难救助 引航员 英文译本 海上贸易
  • 简介:乡音大地在升高,满满的雪压低了一片沙枣林的天空一排老杨树,几十年如一日从未走出塔斯托别克半步它们要么最终累倒要么继续朝广阔的空间伸出无数双手

  • 标签: 诗歌 文学 文学作品 当代作品
  • 简介:第一次知道欧文·费(OwenFiss),是在《宪法第一修正案》的课上。第一修正案的老师是查尔斯·弗里德(CharlesFried)教授,美国宪法学的著名保守派。他瘦削而颀长,来自捷克的首都布拉格,典型的欧洲绅士。雨季的时候,校园门口的路上总能碰见他带着绅士帽,撑着一柄黑色的长伞,和剑桥那红色地砖铺成的人行道形成鲜明的对比,那形象犹如电影定格一般,直到今天仍然深深印在我的记忆中。

  • 标签: 国家角色 言论自由 科斯 修正案 宪法学 查尔斯
  • 简介:2014年3月,法国社会党在地方选举中大败,总理埃罗辞职,时任内政部长曼努埃尔·瓦尔(ManuelValls)出任新总理。仅仅四个月后,2014年8月25日瓦尔内阁总辞职,成为第五共和国最短命政府,但瓦尔仍获奥朗德总统信任而留任总理,并受命重新组阁。同年9月,瓦尔要求国民议会举行信任投票,以重申立场、挽回国民对政府的信心。他坚持“执政就意味着行动、坚持和改革”的理念。∞如此个性坚强、行事果断的左派新总理虽然在左翼阵营中保持了较高支持率,但在社会党内部却备受争议。

  • 标签: 法国社会党 总理 国民议会 第五共和国 地方选举 支持率
  • 简介:20年前,他在电视台里,是一名摄像师,每天扛着沉重的机器,跟在记者后面跑来跑去。到了目的地,得按记者的要求,拍这拍那;闲下来,得给记者端茶倒水、整理资料、跑腿打杂。

  • 标签: 维纳斯 电视台 摄像师 记者 目的地
  • 简介:<正>1917年11月8日,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根据列宁的建议通过了“和平法令”。法令叙述了俄国脱离帝国主义战争的纲领,并提出了在各民族完全自决的条件下缔结不割地不赔款、普遍和民主的和约的口号。列宁通过这个口号主要的不是向各交战国的政府呼吁,而是向各国人民呼吁。他极为清楚,任何一个政府都不能接受布尔什维克所提的条件。基于民主原则上的布尔什维克的和约口号纯是宣传性和鼓动性的,其目的在于加强十月革命对国际工人运动的影响,使群众更加革命化。正因如此,布尔什维克对自己提出的条件未给予通牒的性质。不然,帝国主义就有可能

  • 标签: 托洛茨基 苏维埃俄国 布尔什维克 列宁 和约 代表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