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提起米海依尔·戴尔玛斯-马蒂(MimineDelmas-Marty)夫人,恐怕在法国学习法律的中国留学生无人不知。他们喜欢尊称她为“戴教授”,显然这带有浓厚的中国味。早年留法的卢建平博士说,“戴教授”的中国弟子们还称她为“MDM”(法语“夫人、女士”的速记符号)。
简介:一个作家,最重要的是作品,而非他的人格。好比陀思妥耶夫斯基是赌徒恶棍,海德格尔支持纳粹一样,他们的品性并不伤害他们的文学品质即使是没有经历过中国与阿尔巴尼亚蜜月期的80后,今天再看这部完稿于1979年10月的小说《谁带回了杜伦迪娜》,依然可以和当时的中国扯上关系。作为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我们,对阿尔巴尼亚和霍查、地拉那以及阿尔巴尼亚电影的了解,更多源于上一辈的热情。他们见证过两国的蜜月期,见证过那段好得如胶似漆的岁月,有首歌词为证:万岁毛泽东,万岁恩维尔·霍查,万岁伟大正确的党,万岁北京地拉那。我们这代人没有历经那个狂热的年代,没法感受那个发高烧般的年代。然而我们的优势也在于,今天我们重读阿尔巴尼亚乃至东欧文学时,作为“红色经典”那一部记忆已经褪色,意识形态操控文学的局面得以改变,文学重归于文学性,回到了属于它本来的位置。所以今天我们再来看这部作品,可以从更多的角度去剖析和解读:到底是谁带回了杜伦迪娜?
简介:罗家伦先生,字志希,是旧中国著名的学者、政治家。北京大学毕业,他是‘五·四’运动著名的学生领袖之一。先后留学于美、德、英、法等国,获哲学博士学位。他和胡适先生一样,都是美国实验主义‘大师’杜成的门徒。一九二六年回国后参加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任蒋介石的总司令部文职少将。此后,又转入教育、学术界。一九二九年下半年,曾有一个短时期任武汉大学教授。这是我认识罗先生的开始。一次罗先生作《历史哲学》的讲演,学生纷纷递上纸条提问,罗很耐心地逐一答复,记得我当时也递上一纸条,请罗谈谈关于实验主义在中国具体运用的问题,罗在回答时笑着说:‘我研究过实验主义,但是如何运用实验主义来解决中国现实社会中的种种问题,我却是想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