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陈独秀认为,在进行“以鲜血洗净旧污”的政治革命的同时,必须辅以对“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学艺术诸端”的革命。早在1904年,他就在自办的《安徽俗话报》上,有意识地以小说、戏曲、诗词、杂文等文艺形式来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把它们作为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斗争的一种武器来使用。当时的陈独秀以思想家和革命家的战略眼光,敏锐地注意到了戏曲这一艺术形式的宣传对象之广泛和宣传效果之巨大,所以他对戏曲改革问题极为重视。在陈独秀的主持下,《安徽俗话报》从第3期起,就专门开辟了“戏曲”这一栏目,使这一方面的内容成了俗话报文学作品中的重点。总共只出了22期的俗话报,光剧本创作就刊登过6篇。陈独秀利用这个阵地大声疾呼地亮出了他对中国传统戏曲改革的意见。在该报第11期上发表的《论戏曲》,尤其集中地体现了他的戏曲改革思想。他在这篇文章中阐述的戏曲改革思想,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3个方面:
简介:在广大的新闻工作者队伍中,有许多爱憎分明、敢于拿起舆论监督武器主持正义或为民请命者,他们被群众称之为拿笔的“报”青天,拿摄像机的“焦”青天。但也有一些品德低下的新闻从业人员,忘记了新闻工作者的职责,或大搞有偿新闻,哪里有红包就往哪里钻,得了人家的好处,闭着眼睛说尽好话;或利用采访仅和发表权搞新闻讹诈,败坏了新闻单位的形象。这样的记者,群众送他们一个外号——“包”青天。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两位毕业于某著名新闻学院的本科毕业生邓明宇、刘胜广,在海南某报社试用当见习记者不到半年,敲诈安定县公安局2万元,接着要求该局给他们两人每人买一辆价值12万元的自用车。遭
简介:福建人民出版社的陶璐小姐把她们出版的一本新书,罗平汉的《墙上春秋——大字报的兴衰》赐我。信中说,"先生如能发发议论,那就喜出望外啦。"年来收到朋友们的赠书不少。一般来说,我都力争翻酬,有时甚至难免发些有弹有赞的议论。这回的赠书有点不同,是朋友送的别人的著作,本想翻翻前面的几页图片(印得很精美,更重要的是有历史价值)就放手,谁知却一页一页地读了下去,产生了"发发议论"的想法。有了想法,但又马上犹豫。去年,我收到一位作者托人转送来的一本书,希望我读后写点什么。这本书的记叙对象有介绍的价值,于是我确实有感而发地写了一篇东西,在大力肯定之中指出该书的缺点。文章写成后,作为回应,我寄了一份给作者,结果碰了一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