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慎独”作为儒家独门心法和践履工夫,其涵义主要是指人在独处之时,也应谨慎不苟。“慎独”作为一种修身实践工夫,只能由儒家开创出来,同时也是儒家的“密教”。在当代,“慎独”对于提高干部道德修养,强化干部纪律等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慎独 儒家 干部修养
  • 简介:借鉴传统伦理中关于“慎独”的思想,对加强道德修养无疑是有意义的.中国伦理史上,孔子的“克己复礼为仁”是对“慎独”思想的最初表达.要成为圣人和贤者,就必须克制其私欲,磨炼其意志,防止其非利的行为.孟子承其师道,指出要担当大任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并把“反身而诚,乐莫大焉”作为道德追求的目标.曾子也提倡“吾日三省吾身”:的勤于自我检查、自我反省的修养方法.以上这些思想,在《礼记·中庸》一书中得到了明确的表述:“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见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即一个有道德的人,要做到在别人看不到的时候,能十分谨慎,在别人听不到的时候,能十分警惕.不要以为隐蔽的和微小的过失就可以去做,应当在独自一人的情况下,更加谨慎而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

  • 标签: 修养方法 道德修养 反身而诚 道德品质 克己复礼为仁 子慎
  • 简介:慎独”.就是身置隐处.独居斗室,在无人聚、无人知、无人晓时。能自己约束、严管、控制自身的闪念不轨心理.保持廉洁自律的品德:“慎聚”,就是在朋友、同事、战友等相聚一起.相结一块之时。对别人谈论的不良的、消极的、低级的、不健康的故事、段子、案情、信息,不听、不信、不传、不染,能顶住、抵制、拒绝。一般说来,做到“慎独”不容易、很难,而要做到“慎聚”.同样也不容易、很难。

  • 标签: “慎独” 廉洁自律 案情
  • 简介:慎独”,语出《中庸》:“莫见于隐,莫显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其意是当独自一人而无别人监视时,也要表里一致,严守本份,不做坏事,不自欺。“慎独”作为古时哲人的一种修养方法,我认为,对当今党员干部于“隐”、“微”之处,“消未起之患,治未起之疾”,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 标签: “慎独”精神 表里 监视 党员干部 一致 现实意义
  • 简介:慎独”,本是我国古代的正人君子“修身”“养性”的一种有效方法,并为历代思想家们所提倡.“慎独”二字,源自《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这是告诫正人君子:只要内心有了不好的念头,尽管很隐蔽,很细微,但总会表现出来的.所以,当“君子”独身自处时,所想所为必须十分谨慎,坚持自已的道德信念.可见,所谓“慎独”,就是在独处活动、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并且不会被人发觉的时候,仍然能够坚持自己正确的政治与道德信念,自觉地持正确的政治和道德准则去行动,而不超越道德规范.

  • 标签: 党员干部 “慎独” 党性锻炼 领导干部 共产党员修养 道德信念
  • 简介:慎独"是中国古代儒家学说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辞海》将其解释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慎独"一词最早出自我国古代典籍《礼记·中庸》,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东汉末年的著名学者郑玄把它注释为"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

  • 标签: 领导干部 子慎 率性之谓道 儒家学说 道德修养 命之
  • 简介:自上世纪下半页以来,我国在经济领域逐步引入市场体制,随之拜金主义、腐败之风、造假之事等道德滑坡现象不断涌现,那么为什么市场经济下人们会变得无所畏惧呢?本文试图从信仰心理出现偏差的角度究其原因,即慎独本是儒家推崇的一种高层次的人格境界,但是一些人在追求慎独境界过程中不是出于水到渠成的自觉修养,而是出于对鬼神之说的敬畏,这样一来在形形色色的诱惑之下,再加上现代科学日益揭开鬼神之说的神秘面纱,人们就变得无所畏惧。本文试图从古人倡导慎独的精神出发,以求人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自我道德修养也有所提升,为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养提供一个思考的角度。

  • 标签: 市场经济 慎独 鬼神之说
  • 简介:"慎独"精神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宝贵精神财富,其中蕴含的主动自我克制,始终自我约束遵守道德准则的品质,对于一个人自身素质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生作为一个特殊的高学历群体,其在校期间的培养模式有着自身的特点;而"慎独"精神恰好契合了研究生群体的特点,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慎独精神 研究生 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