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的大背景下,能源国际合作和竞争都是国际体系内的突出现象。2012年以来,中国的风电和光伏产业连续遭受欧美反倾销等制裁。新能源领域逐渐成为中美经贸摩擦的重要领域。这些事件背后的意图不仅是因为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已经影响到有关发达国家的核心发展战略和竞争力,而且折射出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国家之间围绕新能源发展主导权的争夺日趋激烈。全球化和相互依存关系正在加深对国际合作的需求,并为国际合作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在应对全球能源环境挑战中,世界各国既有全球主义下的合作也有功利主义下的竞争。面对这种形势,中国的能源外交政策应该包括全球能源治理、国际交流对话、双边合作等三个方面。中国要倡导能源全球主义的发展理念,通过合作共赢参与和塑造国际能源体系,积极推动全球合作才可能实现真正的和平发展及全球能源的共同安全。
简介:一、非洲能源形势:变与不变几组数据可以显示非洲能源形势发展的“变”与“不变”:第一,非洲大陆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近年来油气资源与供应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势头。根据《英国石油公司世界能源统计评论》资料,非洲探明石油储量从1991年的604亿桶、2001年的968亿桶,增长到2011年的1324亿桶,目前非洲探明石油储量占世界的8%。按2011年生产水平计算,非洲石油的储采比年限为41.2年,低于中东的78.7年,高于欧亚(俄罗斯、中亚及北海)的22.3年以及亚太地区的14年,说明非洲的石油生产与供应具有相当的发展潜力。
简介:自2010年底以来,西亚北非地区持续上演着一场史无前例的剧变,多股势力之间的明争暗斗使得这一地区充满了极大的不确定性。作为世界上最为重要的石油生产地和供应地之一,西亚北非地缘政治动荡必然会对国际能源格局带来十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中国对西亚北非地区石油资源的高度依赖,使得中国能源安全不免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局势动荡使得西亚北非地区油气合作的政治环境进一步复杂化,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风险骤增;在中国石油进口对西亚北非地区的对外依存度与来源地集中度“双高”的情形下,中国能源安全的脆弱性凸显;中国对石油运输渠道的控制力薄弱,中国的能源安全有可能陷入“马六甲困局”。鉴于当前国际能源角逐日益白热化,着眼于应对西亚北非地区的复杂形势,中国应当密切结合现存的具体问题抓紧进行顶层设计,从多方面着手全面构建中国的能源安全战略:尽快建立西亚北非地区油气投资预警机制;稳步推进石油进口路径多元化举措;积极拓展为能源安全保驾护航的军事手段。
简介: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需对能源安全概念进行“范式转换”,即能源安全不仅要包括能源供需矛盾、能源供需网络的脆弱性和潜在风险,而且要与环境安全、水安全相结合,形成“广义的能源安全”概念.当前,一系列新因素正在使国际能源格局和能源范式发生重大变化:福岛核电站特大事故严重影响了全球公众对核安全的信心,今后世界各国发展核电会更加谨慎;可再生能源日益发展与普及;气候变暖正在改变能源资源与环境资源相加的自然资源“总格局”;非常规油气资源日益开发、天然气地位上升以及美洲能源供给新轴心崛起;“可燃冰革命”及海洋能源进一步开发.在福岛核事故后,日本能源安全既面临风险,又面临机遇.今后日本能源安全战略的动向主要是:坚持发展核电,但会更加谨慎稳健;积极开展能源外交,实现能源来源多元化;在一次能源结构中增大天然气的比重;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节能;大力开发可燃冰等海洋能源资源.此外,当前日本政府错误的周边外交政策将成为日本能源安全最大的潜在风险,可望长期执政的自民党政权采取的鹰派民族主义政策,终将给日本惹祸,首当其冲的祸害对象就是日本的能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