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1942年5月27日,陈独秀在四川江津病逝后,因身后萧条,无以为殓,更无以为葬,后得江津社会名流邓燮康先生等的关心和资助,才解决了死后的衣衾棺木等问题。陈在江津的墓穴,位于距江津县城西门外几里的原邓家新建别墅康庄,这是邓燮康先生捐赠的。台湾有文章说:全国解放后,“毛泽东……命江津匪徒”“毁其墓,暴其尸,任人侮辱践踏”(王觉源:《我所认识的陈独秀先生》,《传记文学》第30卷第5册)。但我于1979年8月中旬和1986年8月25日,在安庆几次访问陈松年先生(陈独秀的第三子)时,他一再讲到:“1947年夏,我托浙江会馆运木料和什物的船只,将我父亲及谢氏祖母的棺木从四川运回安庆,先是寄存于西门太平寺,后又将父亲的棺木移到现安庆市北郊洪水潭我家墓地,与我生母高氏夫人合葬。”陈松年讲的事实足以驳斥上述说法纯属无稽之谈。还有文章说,“陈独秀之墓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破坏”。这种说法也缺乏事实根据。1986年8月25日下午,在参观陈独秀在安庆的墓地时,我曾就此问题问及陪我参观的陈长璞(陈松年之女),她说:在那“史无前例”的年代,每当清明扫墓时,父亲(指陈松年)从不带儿女,也不告诉他们,总是独自一人去给祖父
简介:一我初次认识陈耘是在广州市政协一次会议上,记得是原市妇联副主任曾爱芳女士为我们介绍:陈耘小姐是香港可立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当她知道我是一个老教师,热情地握着我的手说:"我爸爸也是个知识分子,耍笔杆子的。"那一次她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是那对黑得闪亮的大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陈耘的黑眼睛传递着诚恳、真挚的信息。我历来相信自己"眼缘",心想:这位来自香港的小姐,虽是从商,但无商俗,眉眼间还透着一股书卷气,是个值得交往的人。后来我听一位香港友人说,陈耘出生在广州市一个归国华侨知识分子的家庭,父亲有很高的文学修养,受其家庭的良好薰陶,陈耘从小就热爱文学艺术。在学校她不仅是成绩优良的好学生,而且是学校的文艺活动骨干,无论是唱歌、跳舞、演戏,她都是一名出色的演员,受到师长和同学们的赞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