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乌克兰与吉尔吉斯斯坦发生的二次"颜色革命",说明了"颜色革命"大概不是一个历史过去时的概念。透视"颜色革命"可以发现,尽管十多年来,其形态已经发生过两次大的嬗变,但其内涵依然有线索可循。不论样式如何变化,"颜色革命"依然是国际强权势力依据其战略利益,针对目标国家或地区策动发起的反政府运动,这些运动利用了国内政治、经济的矛盾,借助了政治精英的内斗和民众的社会抗争运动,试图推翻一国的现政权。俄罗斯等国的经验说明,控制媒体、掌握军队、保障民生和加强政治整合力等方式是一国抵御"颜色革命"的现实路径。随着新技术手段在意识形态斗争领域的应用,"颜色革命"对一国政权的冲击力也在不断提高,我们应该从总体国家安全观角度,进一步提高警惕和防范意识,加强应对战略策略与技术战术。
简介: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任弼时高度重视团的教育训练工作,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他要求团员要特别加强马列主义学习,并注意在实际工作和斗争中锻炼提高。在教育训练的主体上,任弼时强调在发挥各级团组织作用的同时,也要重视各级党委的领导推动作用。任弼时重视团的教育训练工作不是偶然的,既有他本人在莫斯科学习经历的影响,也有其他考虑。青年团自身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青年同志是中国革命的未来和希望,团的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应从党的工作大局出发,重视团的建设,不断推进包括教育训练在内的各项工作。任弼时民主革命时期团的教育训练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对我们今天进一步加强团的建设仍然具有示范和启示意义。
简介:任何一个团体或组织功能的持续实现,都需要根据时代变迁不断创新载体和路径。自1949年以来,共青团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通例架构和组织形态,体现出政治功能、社会功能、经济功能"三位一体"的总体性功能。在大数据时代,党的历史方位变化促使共青团组织功能加快调整,政治文化的世俗化趋势考验着共青团的引领功能,移动互联带来的一系列加速变迁对共青团产生全方位挑战。组织重构对于共青团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事实上自改革开放以来,共青团重构基层组织的探索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大数据时代推动组织形态创新,必然要体现"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在哪里""青年的需求,就是共青团的追求""让青年遇见共青团"等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