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6 个结果
  • 简介:《董必武传》中的两处说法有误:一是1935年11月5日董必武和中央机关从甘泉县下寺湾出发,于11月10日到达中共中央所在地陕北瓦窑堡;二是中央到达瓦窑堡后成立了负责处理陕北肃反问题的“五人党务委员会”。通过综合分析、研究现有资料,可以确定董必武到瓦窑堡的确切时间应该为1935年11月7日;“五人党务委员会”是在中央机关在到达瓦窑堡之前的下寺湾成立的。

  • 标签: 《董必武传》 瓦窑堡 “五人党务委员会” 下寺湾
  • 简介: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曹林,在国内数家媒体开有时评专栏。作品以尖锐、理性、客观和视角独到见长,多次获中国新闻奖。本书,对社会中种种流行的谬误进行了清道夫式的清理。对媒体消费社会情绪、民意的拳民化流氓化、自媒体中的轻信又轻

  • 标签: 自媒体 中国新闻奖 拳民 媒体消费 社会情绪 新媒体时代
  • 简介:侦查实践中,反侦查行为的不可避免性和侦查的被动性,决定了侦查人员只有掌握具体的揭露反侦查行为的对策,才能够推动侦查工作的顺利进行。而对策的寻找需要首先对各种反侦查行为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反侦查行为可分为公开型的反侦查行为与隐蔽型的反侦查行为,需要揭露的“反侦查行为”主要是隐蔽型的反侦查行为。应针对不同的反侦查行为施以不同的对策予以揭露,以有力地打击作案人。

  • 标签: 反侦查行为 对策 揭露 识破
  • 简介:'民事诉讼行为论'源自大陆法系,我国对于这一理论的研究还很欠缺。欲构建科学的诉讼行为理论体系,就必须从诉讼行为的概念入手。民事诉讼行为的概念,主要有效果说、要件效果说、主要效果说、预期效果说、广狭义说等观点。这些观点各有优劣。相比较而言,广义、狭义说比较合理,广义的诉讼行为包括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实施的各种具有诉讼法意义的行为,狭义的诉讼行为仅包括法院、当事人和检察机关依法实施的能够推进诉讼进程的行为

  • 标签: 民事诉讼行为 概念 辨析
  • 简介:随着网络行为方式的普及、上网频率的提高以及网络行为规范问题的不断凸显,国内外不同学科专家对网络行为进行了研究,涉及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诸多学科。网络娱乐这一行为类别在青年群体中具有特定的行为动机,网络娱乐行为结果集中体现在认知成长、社会性发展、网络成瘾3方面。对相关成果的述评有利于引导青年群体正确地使用网络。

  • 标签: 青年 网络娱乐 研究述评
  • 简介:没有行为就无所谓犯罪,行为要件在刑法学犯罪论体系的构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对行为的认定则是刑法学研究中争议比较大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这一问题加以澄清。在美国刑法中,行为要件的构造与大陆法系国家刑法中的行为理论有相通之处,也有所区别,本文以美国刑法中行为要件为切入点,通过对美国刑法中的行为要件进行剖析,来反观大陆法系国家刑法中的行为构造问题。另外,对行为要件中比较特殊的不作为问题也进行了阐述。

  • 标签: 行为 作为 不作为 因果关系
  • 简介:近年来,钓鱼网站在网上频繁现身,严重地影响了电子商务和网上金融服务的发展,并极大地危害了网民的利益,影响了网民对应用互联网的信心。因此,我们要加强对网络钓鱼行为的研究,不断完善遏制网络钓鱼行为的法律措施。

  • 标签: 网络钓鱼 行为定性 法律措施
  • 简介:本文以'夏某被迫强奸杀人'的案例研讨为切入视角,分类梳理了不同类型被迫行为的性质、减免刑罚的根据、适用条件及法律后果。被迫行为可分为三类:(1)无责性被迫行为,基于道义责任论,行为人身体完全受到强制,不属于刑法中的行为;(2)免责性被迫行为,根据没有公平选择机会论和对人性弱点妥协论,行为人的可谴责性降低到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程度;(3)减责性被迫行为,胁迫程度、紧迫程度以及行为自由意志的空间大小未达到法律规定的排除罪责的程度,可以成为减轻责任事由。

  • 标签: 被迫行为 责任阻却事由 胁从犯 紧急避险
  • 简介:结果无价值和行为价值的对立,在正当防卫根据判断方面表现为法益衡量说和社会相当性说的对立。考虑到中国当下的法治现状和刑法公众认同之需要,正当防卫的判断根据应当采用社会相当性说。社会相当性的判断是对行为通常性的事实判断和对行为适当性的价值判断之二元结构,若以社会相当性为判断标准,“旋某故意杀人案”被告人的行为应当成立正当防卫。

  • 标签: 社会相当性 行为无价值 正当防卫 不法侵害 公众认同
  • 简介:共罚的事后行为并非当然的“不罚”,而是与前行为一道进行了“共罚”。共罚的事后行为是包括的一罪。在刑法对前行为不能评价之时,如果事后行为的诉讼时效尚未届满,则对事后行为可以进行评价。共罚的事后行为只能存在于状态犯中,即成犯和继续犯无其存在的空间。无刑事责任能力人实施前行为之后具备了刑事责任能力,如果实施事后行为,可能属于共罚的事后行为行为人仅参与事后行为,主行为人的事后行为属于共罚的事后行为,但行为人仍可就事后行为之罪,成立共同正犯、帮助犯或教唆犯。本犯教唆他人实施事后行为的,也可能成立共罚的事后行为

  • 标签: 共罚的事后行为 本质 诉讼时效 状态犯 刑事责任能力 共犯
  • 简介:守法是法治社会最基本的要求,实现完全守法这一目标应该是法治社会的主要努力方向,然而,现代社会中仍然存在对法律进行规避甚至是公然违反法律的问题,这一现实和完全守法的法治要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矛盾。本文通过建立相应的函数模型,从经济分析的角度展开探讨,认为在现代社会完全守法难以实现,良好守法行为只能是最符合资源有效配置的守法行为

  • 标签: 守法 守法行为 经济学分析 期望函数效用理论
  • 简介:我国刑事错案曝光率不断提高引起民众的广泛关注,刑事案件的侦查、起诉、审理阶段都可能导致刑事错案的产生。具体侦查行为诱发刑事错案的原因在于:现场勘查工作失误,拘留、逮捕等强制侦查行为的滥用,不当、非法取证行为的引发,辨认错误,刑事技术鉴定错误以及诱惑侦查使用不当等。预防刑事错案,必须立足执法规范化以推动侦查行为规范化建设,不断完善具体侦查行为,完善辨认规则以提高辨认准确率,规范刑事技术鉴定并正确合理运用鉴定意见。

  • 标签: 侦查行为 刑事错案 原因 对策
  • 简介:<正>票据行为的成立要件,是使票据行为能够有效成立的基本要求。通说认为,票据行为作为一种特殊的民事法律行为,其成立除了应具备一般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外,还应当具备票据法规定的形式要件。也即票据行为的成立要件包括了形式上的成立要件与实质上的成立要件两个方面。一、票据行为的实质要件析票据行为的实质要件,即能够使票据行为有效成立的实质要求,一般认为包括票据能力和意思表示真实两项。通说认为票据行为在本质上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故通常不在票据法上单独进行规定其实质要件,而适用民法的一般规定,所以票据行为的实质要件又被称为票据行为的民法要件

  • 标签: 票据行为 成立要件 民事法律行为 票据权利 签章 善意持票人
  • 简介:犯罪行为着手的认定是颇具争议的刑法理论难题.着手的概念与认定着手的原则和方法共同构成相对合理的犯罪着手的认定标准。犯罪着手的认定蕴含着两大基本问题,一是着手的概念问题,即依据什么标准来建立着手的概念,以及着手有哪些基本特征,二是着手的认定问题,即如何认定犯罪的着手行为,如何判定行为是否具备了着手的基本特征。正确认定犯罪行为的着手需要坚持主客观相统一、结合刑事政策、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等原则与方法综合予以认定。

  • 标签: 犯罪行为 着手 认定
  • 简介:毒品是违禁品,不具有财物的属性,不属于盗窃罪的对象。盗窃毒品"情节严重",应当为定罪情节,而非量刑情节。明知是毒品而盗窃,又贩卖或者非法持有的,以贩卖毒品罪或者非法持有毒品罪定罪处罚。不明知是毒品而盗窃,属于对象认识错误的问题,以盗窃罪论。事后又贩卖或者非法持有的,按照吸收犯的处理原则,以贩卖毒品罪或者非法持有毒品罪定罪处罚。

  • 标签: 盗窃毒品 盗窃罪 贩卖毒品罪 非法持有毒品罪
  • 简介:对被迫行为进行类型化的深度剖析,是完善我国刑法理论的需要。被迫行为可以分为三类:"无罪过事件"之正当化违法阻却行为、类似于"紧急避险"或"正当防卫"之可宽恕行为、可部分宽宥的当罚但罪轻之"过限负效行为"。一般情况下,行为人无论基于过失还是故意,将自身置于威胁或危险环境中,其应该预见他人有强制自己实施犯罪行为的可能,故丧失辩解因受胁迫而作出致罪行为的权利。如果行为人在犯罪行为发生之前,竭尽所能中断与胁迫行为实施者的一切联系或者在犯罪行为发生之后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或损失的扩大,行为人仍可据此在法庭上提出"罪小责轻"的请求。

  • 标签: 被迫行为 类型化 违法阻却 责任阻却
  • 简介:对相似行为的类型化立法能够有效提高司法效率和裁判的准确度.同样是外在强制力作用下的加害行为,基于意志自由程度、损害结果大小的不同,在刑罚处理上应有所区别:无罪过事件因违法阻却当无罪,善意的加害因保全了更大法益当免责,行为强度过限而造成不必要之损害可主张罪小责轻.上述分类是针对自愿与被迫交叉行为作出的谨慎处理.

  • 标签: 被迫行为 类型化 违法阻却 责任阻却
  • 简介:针对成因复杂、负面影响大、现场处置要求高,具有暴力隐患和激烈对抗色彩的行为过激人群,公安一线民警必须了解其生成、发展、演变规律,知晓现场处置的基本要求,熟练掌握劝导、警戒、驱散、抓捕等常用的徒手控制行为过激人群的队形与方法。

  • 标签: 行为人群过激 徒手控制 战术队形
  • 简介:我国问题青少年主要由以下5种人员构成:1.社区青少年;2.有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3.农村留守儿童群体;4.流浪青少年;5.服刑在教人员的未成年子女。人们一般将他们视为犯罪的高危群体。青少年的行为问题主要有:沉溺网络、不良行为和前科行为。减少青少年的问题行为,首先要树立“儿童福利”的理念,关注和维护青少年的权益;着力培养青少年的自我保护能力;管住成年人,让他们做好青少年的榜样,承担起父母的责任;建立包容的社会,克服对问题青少年的厌恶情绪。为了确保未成年犯罪人的安全和福利,他们的父母、亲属、朋友和受害者、志愿者要宽容一些,为他们的改好多付出一些,这才有可能将他们带回主流社会。

  • 标签: 青少年行为问题 “儿童福利” 青少年犯罪研究
  • 简介:网络侵权行为,是伴随着互联网的产生发展而越来越多地被提出的一个概念。从网络侵权行为的涵义和特征出发,结合我国《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分析当前我国网络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探讨网络侵权行为的多元化救济机制,以促进我国网络侵权行为法律规制的完善。

  • 标签: 网络侵权行为 网络侵权责任 法律规制 救济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