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香港接处警勤务运行机制以实战化的指挥体系架构和勤务模式,充分保证了接处警效能的发挥。借鉴香港接处警勤务模式运行的特点,应积极探索打造科学、高效、规范、合成的公安指挥体系,试行"文职接警、民警指挥、网格处警"的接处警模式,建立全链条管理的接处警流程管理标准,改进警务勤务机制,建立健全社会联动处置机制和综合保障机制等,加快推进内地公安机关接处警工作的改革。

  • 标签: 香港 接处警勤务 机制运行 特点 启示
  • 简介:西九龙站一队民警黄琳执行勤务结束,准备从香港搭乘高铁回深圳。“马上进入新年了,看来我要在香港的高铁上过新年了。”黄琳说。

  • 标签: 香港
  • 简介:香港青年对大湾区内地城市的创业氛围、政府支持和优惠措施都有较高的认同度,但大多仍处于创业初级阶段,且在公司运营及开拓上面临较多困难。此外,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熟悉内地创业环境,带来额外成本支出。创业者认同大湾区内地政府应当提供长期规划以解决医疗、交通、社保、置业等方面的问题,但更希望未来大湾区政府能给创业企业更多税收和场地租赁上的优惠政策。青年创业需要两地较长时间和耐心的培育。大湾区可以为创业者解决人才与市场两大痛点,在未来将会持续吸引香港创业人才。如希望能通过政策吸引更多香港青年来大湾区创业,大湾区内地政府应当在施政上着重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创业环境,为创新企业提供稳定的有可预见性的保障;打破信息壁垒,整合现有资讯,提供更便捷和准确的创业支援服务;实施同等待遇,提供更适宜创业的社会环境;加强与港澳政府及社会组织的合作,吸引优秀创业人才及培育下一代创业者。

  • 标签: 香港青年 港青创业 粤港澳大湾区
  • 简介:伴随中国改革开放进程,尤其是2003年CEPA签署以来15年,大量香港专业人士进入内地,为香港服务业拓展新发展空间,同时也为内地经济发展带来新活力。深圳不断探索创新人才执业和服务机制,推动注册税务师、会计师、建筑师、工程师、医师等各类香港专业人士来深圳执业,近年在深执业的香港专业人士从总数上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展现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总体考察当前香港专业人士在深发展境遇,其需要和利益可概括为“减轻税务负担,缩小专业收入差距;提高行政效率,推进专业资格互认;侧重专业合作,欢迎深度文化交流;生活环境优美,渴望获得更多关怀;看好内地机会,期待融入国家发展”等。针对这些问题与诉求,政府及相关部门可考虑“创新纳税安排,允许选择较低税率来纳税;转变单一方式,通过培训等多元途径推进专业资格互认;开展深度交往,推进构建深港专业共同体;加快政策落地,对专业人才有针对性地加大扶持力度;开辟实验区域,率先探索同城同待遇的方法和途径”等改革创新思路。

  • 标签: 香港专业人士 深圳 发展境遇 需要与利益 建议
  • 简介:香港青年的国家认同指的是香港青年对自身的“中国人”身份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政治和文化认同,以及由此而塑造并在与国家的互动中所不断强化的国民意识和国族观念。也就是作为香港人的自我的个体认同逐步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在与内地各省份以及整个国家的持续互动中不断融入强化认同中国人身份的过程。香港青年的国家认同建构一直是香港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议题,尤其是自1997年回归以来,如何在香港青年中构建明晰的国家认同,推动香港社会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成为国家和香港社会普遍面临的问题。而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港澳融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前沿平台,其社会文化意义不亚于其经济意义。大湾区的规划建设和发展,为强化香港与内地的联系和交流,增进香港本土社会尤其是青年群体对祖国的认同都提供了宝贵的机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香港青年 国家认同 粤港澳大湾区 路径选择
  • 简介:在"一国两制"过去阶段的实践中,港人基于国籍与国家建立的"身份联结"更多具有形式意义,一定"虚置"的公民身份导致港人难以完整享有公民基本权利也无须履行全部公民义务,而成长在此环境中的香港青年一代对国家政治认同及自身公民身份认同就遭遇了一定弱化。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新时代推进"一国两制"发展的新实践,可以为促进香港青年对国家的认同和融入提供新契机。未来,国家应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过程中对港澳居民作为中国公民的主体资格进行有效填充,为香港青年建构起实质化的政治-法律公民身份,以促使其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切实感受自身作为国家政治法律共同体与历史命运共同体的一员,实现香港青年的人心回归。

  • 标签: 香港青年 公民身份 国家认同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