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道德行为、道德评价、道德修养等数方面内容的道德实践可以视为伦理生活在特定时空内的展现,它不仅涉及到在哲学义理上如何“思”,也涉及到在人伦日用上如何“行”.在中晚明,儒家的道德实践论在阳明后学士人群体中获得充分的发展.出于对优入圣域、成就君子人格的迫切渴望,阳明学士人群体对于什么样的事情可以构成道德实践、实践行为与自我意识的关系如何、在纷纭万变的人际交往中道德实践如何展开这数个议题给予了极大关注.作为阳明二传弟子,江右学者王时槐在道德实践论领域有着板为深刻的思考与较为系统的论述.其核心精神,可用“以身践道”四字概况之.对王时槐的道德实践论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对阳明心学在江右地区展开过程中诸家理论相互争论辨难进而融汇调和的复杂形势做一了解.
简介:作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主导价值观念,公民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友善”的规定为当下人与人友善关系的建立指明了方向。从公民道德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友善”价值定位的转变昭示出我国人际友善的两种实践样态,它表现为“个人-国家”关系下作为公民道德的友善、“国家-社会”关系下社会自主性发展推动下的友善,即认同性友善和生成性友善,而当前社会中蓬勃发生的友善行为都能够在友善价值定位的转变中找到理论根据。从公民道德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友善的理论和实践范式都在不断发展和延续,即表现为关系范式的拓展、治理范式的生成和国家主导范式的再造。
简介:2017年6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意见》,提出到建党100周年时,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高效的党内法规制度实施体系、有力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保障体系。作为由规范构成的体系,党内法规体系有自己的内在道德。借助内在道德,党内法规才能唤起党员服从的热情,使得党内法规具有可服从性。党内法规的内在道德应该包括以下八项程序性原则:一般性、公开性、不溯及既往、语言合理性、内部一致性、可行性、稳定性、适用一致性。当然,必须看到党内法规内在道德存在的局限性,即内在道德只是一个形式合法性问题。在党内法规的形式合法性之外,还有一个实质合法性问题。
简介:国内学界对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状况的争论主要围绕三个议题展开:道德是实现人生幸福的手段(工具理性),还是人生应追求的终极目标(价值理性)?社会转型以来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状况是在滑坡,还是在爬坡?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发展方向是应努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是应全面超越这一经济形态?通过分析认为,把追求崇高道德视为主体自我超越的目的较具合理性,而主体自我实现的过程也是促进人性从“恶”向“善”的超越过程;“道德滑坡论”和“道德爬坡论”都有合理性又都存在理论缺陷,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实践来观照“道德之破”更为重要;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在“适应”基础上的引导和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