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1 个结果
  • 简介:道德讲堂是新时期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传播国网卓越文化的重要载体与活动阵地。多年来,国网义乌市供电公司结合实际,灵插运用流动讲堂的方式,将讲堂开进班组、走进基层,为班组建设注入了文化新风与创新活力,取得一定的实践经验。

  • 标签: 思想道德建设 实践经验 讲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统文化教育 供电公司
  • 简介:道德行为、道德评价、道德修养等数方面内容的道德实践可以视为伦理生活在特定时空内的展现,它不仅涉及到在哲学义理上如何“思”,也涉及到在人伦日用上如何“行”.在中晚明,儒家的道德实践论在阳明后学士人群体中获得充分的发展.出于对优入圣域、成就君子人格的迫切渴望,阳明学士人群体对于什么样的事情可以构成道德实践实践行为与自我意识的关系如何、在纷纭万变的人际交往中道德实践如何展开这数个议题给予了极大关注.作为阳明二传弟子,江右学者王时槐在道德实践论领域有着板为深刻的思考与较为系统的论述.其核心精神,可用“以身践道”四字概况之.对王时槐的道德实践论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对阳明心学在江右地区展开过程中诸家理论相互争论辨难进而融汇调和的复杂形势做一了解.

  • 标签: 王时槐 道德实践 本体工夫 渐修顿悟
  • 简介:青年发展是整个社会应该给予高度关注的话题,而青年发展的核心是其道德发展。因此,必须调度各种资源来促进青年的道德发展,推动青年的茁壮成长,为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储备强大的生力军。为了有力推动青年的道德发展,必须运用科学理论为指导,而马克思关于道德的思想和理论具有前所未有的科学性,正好能够给青年道德发展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马克思认为,道德是历史的道德,不存在永恒道德以及超阶级道德的一般本质;道德应该关注和解决现实利益矛盾;道德应该以实现全人类的解放为主旨。这些基本思想至今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 标签: 马克思 道德观 青年群体 道德发展
  • 简介:作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主导价值观念,公民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友善”的规定为当下人与人友善关系的建立指明了方向。从公民道德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友善”价值定位的转变昭示出我国人际友善的两种实践样态,它表现为“个人-国家”关系下作为公民道德的友善、“国家-社会”关系下社会自主性发展推动下的友善,即认同性友善和生成性友善,而当前社会中蓬勃发生的友善行为都能够在友善价值定位的转变中找到理论根据。从公民道德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友善的理论和实践范式都在不断发展和延续,即表现为关系范式的拓展、治理范式的生成和国家主导范式的再造。

  • 标签: 友善 公民道德 核心价值观 “个人-国家” “国家-社会”
  • 简介:借力家风建设来推进道德建设,成为广泛的社会共识。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元,没有家庭,社会也就无从谈起。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庭的一些功能转移到社会,但家庭仍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家庭对人的道德品质培养有着重大影响。

  • 标签: 家风建设 道德建设 有效途径
  • 简介:2017年6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意见》,提出到建党100周年时,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高效的党内法规制度实施体系、有力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保障体系。作为由规范构成的体系,党内法规体系有自己的内在道德。借助内在道德,党内法规才能唤起党员服从的热情,使得党内法规具有可服从性。党内法规的内在道德应该包括以下八项程序性原则:一般性、公开性、不溯及既往、语言合理性、内部一致性、可行性、稳定性、适用一致性。当然,必须看到党内法规内在道德存在的局限性,即内在道德只是一个形式合法性问题。在党内法规的形式合法性之外,还有一个实质合法性问题。

  • 标签: 党内法规 内在道德 富勒
  • 简介:目前,学界有关道德风险这一概念的认识存在“道德论”和“非道德论”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事实上,这两种观点都有失偏颇,且均未对引发道德风险的制度问题,尤其是作为正式制度的法律制度对道德风险的影响给予足够的重视.作为一个跨学科的概念,道德风险确实与伦理道德密切相关,但它的确不仅仅是一个伦理道德的问题,而是一个涉及伦理、经济、法律等多领域的综合性问题.因此,对道德风险这一概念的认知应当从跨学科的视角出发,而法伦理学作为专门研究法律和伦理道德关系的交叉性学科,可以用来分析道德风险这一概念并为其有效治理提供可行的认知路径.

  • 标签: 道德风险 伦理道德 法伦理学
  • 简介:道德很重要毋庸置疑,无论治国还是修身都离不开。关于这方面的论述多如牛毛,比如'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道德衰亡,诚亡国灭种之根基。''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等等。不过,重要并不意味着重视。就像空气很重要,但污染空气的事,大家做得不少;身体也很重要,但危害身体健康的事几乎每天在做。如果没到危急存亡之秋,想必一个人很难痛定思痛。

  • 标签: 讲大道理 谈道德讲
  • 简介:日常习俗的不证自明性遮蔽了其应有的道德合法性解释和构造过程。事实上每一种人类文化都具有不可缺失的意识构造过程,文化是人类自己的观念构造物。文化习俗则不仅是意识构造过程,更是道德合法性的诠释和构造的过程。日常文化习俗具有自我道德辩护性,具有独特的道德诠释和构建过程,具有有效的道德统摄性。

  • 标签: 日常生活 习俗 道德合法性 诠释 构建
  • 简介:基于社会变迁所带来的道德失范、价值取向多样化所引起的价值选择的失据、市场经济对德性伦理的消解的事实,我们需要通过整合来规整我国的道德教育。可以通过法律教育与道德教育的整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理性教育与情感教育的整合以及相关道德教育资源的整合达到提升个体道德能力的效果。

  • 标签: 整合 个体道德能力 提升
  • 简介:批判性道德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和重要形式,是当前提升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当前推动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在中国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当前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迫切的政治伦理要求。为了更好地进行批判性道德教育,应当坚持以下伦理原则:正确的价值立场、实事求是的态度、批判对事不对人、不同性质不同方法、坚持破立相结合。

  • 标签: 批判性道德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 伦理原则
  • 简介:诚信是社会道德传统的重要内容,是古今中外公认的行为准则,是社会生活运行的道德之基。党员干部作为社会角色的标杆和榜样,其诚信品质关乎社会风尚和政府公信力。党员干部积极践履诚信,敬畏诚信,做诚信风尚的引领者,是永葆自我价值本色的道德之源。

  • 标签: 党员干部 诚信敬畏 道德本色
  • 简介:我们始终秉承"精雕细琢、百年品质"的质量文化理念和"建安全桥、安全建桥"的安全管理理念中铁大桥局成立60多年来,已在国内外设计建造了2000余座大桥,总里程2000余公里,至今无一垮塌事件发生,赢得了"桥坚强"的美誉。我们几代大桥人厚植职工职业道德文化的沃土,矢志用精品桥梁工程回报社会、造福人民,在不断探索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职工职业道德文化。

  • 标签: 职业道德文化 坚强 中铁大桥局 文化理念 管理理念 桥梁工程
  • 简介: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人的道德智慧的培育。当前大学生道德智慧缺失现象严重,究其根源唯科学主义、唯经济主义以及价值取向多元化等对高校产生负面影响,使道德教育失去了其应有的智慧品性。高校德育工作要立足于大学生道德智慧的培育,采取科学性、人文性和艺术性的教育策略,提高高校德育工作实效性。

  • 标签: 大学生 道德智慧 培育
  • 简介:2017年4月13日,中央宣传部、中央政法委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作出专门部署,这对于我们进一步做细做实这项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年来,江苏省司法系统转变思路,创新举措,拓展路径,以“法润江苏·德法同行”主题活动为引领,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征、地域特色的法德融合之路,以道德的柔性力量彰显法律的刚性规范,夯实法治的道德支撑,特别是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紧扣“让法治成为江苏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任务目标开展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 标签: 法治建设 道德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电视电话会议 核心竞争力 江苏省
  • 简介:基层公务员是公务员队伍的主体,直接为群众提供公共服务,因此基层公务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代表着政府的形象,对全社会的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针对当前基层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应该通过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增强教育培训实效、加大宣传引导力度等途径,来加强基层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

  • 标签: 基层公务员 职业道德建设 考核 教育 宣传
  • 简介:人们在讨论依宪治国的时候应该将焦点放在如何使社会自下而上地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而不是依赖政府与公权力。这就意味着依宪治国离不开对宪法的道德解读。只有通过将法治的思维方式从社会个体拓展到社会群体,从而让社会自身充满活力,才能把法治国家建设融入贴近现实生活的社会之中。对宪法的道德解读不仅是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设的体现,也是对我国之前“法治中国”表述进行解读和理解法治具体化的思维过程。

  • 标签: 宪法 道德 解读
  • 简介:互联网技术主导下的新媒体环境为美国青少年的道德发展提供了新的生长土壤,对青少年的道德思维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凯莉·詹姆斯等人依据美国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认为青少年在新媒体环境中存在三种道德思维方式:个人中心主义思维、道德思维、伦理思维,并据此要求父母与教育者应通力合作以促进青少年道德思维向更高品质发展。

  • 标签: 新媒体 青少年 道德思维 发展状况 美国
  • 简介:国内学界对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状况的争论主要围绕三个议题展开:道德是实现人生幸福的手段(工具理性),还是人生应追求的终极目标(价值理性)?社会转型以来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状况是在滑坡,还是在爬坡?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发展方向是应努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是应全面超越这一经济形态?通过分析认为,把追求崇高道德视为主体自我超越的目的较具合理性,而主体自我实现的过程也是促进人性从“恶”向“善”的超越过程;“道德滑坡论”和“道德爬坡论”都有合理性又都存在理论缺陷,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实践来观照“道德之破”更为重要;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在“适应”基础上的引导和超越。

  • 标签: 社会道德状况 道德滑坡 道德爬坡 自我超越
  • 简介:"青少年犯罪"的问题已成为世界三大公害之一,引起当今世界的广泛关注,如何预防及减少青少年犯罪更是引起了学术界众多学者的关注。诸多学者亦从儒家的伦理教化思想入手,将儒家积极主张的以"仁"、"德"教化人心,"礼"、"法"稳定社会秩序的内外兼施之法,作为解决该问题的可行法则。本文对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及原因试做简要分析,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着重探讨儒家德行教化之法对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大借鉴意义。

  • 标签: 青少年 犯罪 道德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