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微创手术技术逐渐应用于拇外翻的治疗,到目前已经逐渐发展了三代微创技术,包括第一代的无内固定的Reverdin-Isham技术、第二代主要依靠克氏针临时内固定的Bösch技术、应用螺钉内固定以微创下行远端跖骨Chevron截骨联合Akin截骨术(MICA)为代表的第三代微创技术及其他改良技术。各项微创技术有其显著的疗效,但与开放手术及不同微创手术之间对比,临床效果差异并不明显,需要广大医生针对不同的拇外翻患者进行个体化选择术式。目前的随访研究尚无明确证据表明微创技术比开放技术有显著性优势,仍需大样本、长时间的随机对照研究来证实。
简介:摘要结直肠癌(CRC)在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为CRC患者带来了新选择。现阶段免疫治疗获益人群仅局限于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的CRC群体,现有免疫治疗中,无论是抗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单抗单药使用还是联合抗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免疫点抑制剂联合用药,对于微卫星稳定(MSS)CRC群体均无明显疗效。结合唾液酸免疫球蛋白型凝集素-15(Siglec-15)正常情况下仅在某些髓样细胞上表达,但在人类癌细胞和肿瘤浸润性髓样细胞表达广泛上调。最新研究显示,Siglec-15有望成为当前免疫治疗肿瘤患者的全新靶点,可为抗PD-L1治疗无效的MSS型CRC患者带来免疫治疗新希望。本文旨在阐述Siglec-15自身在肿瘤方面最新研究进展及CRC免疫治疗的研究近况,对Siglec-15在CRC免疫治疗方面的研究进行阐述,以期为CRC免疫治疗提供参考信息。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作为呼吸系统重要的慢性疾病之一,其早期识别与干预是国内外关注的热点。本文围绕国内与国际对早期慢阻肺定义上存在的争议、早期慢阻肺相关实验室评估与早期筛查、是否需要药物干预等相关问题与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早期慢阻肺的识别和防控有进一步的认识。
简介:摘要回顾北京积水潭医院于1966年至2016年治疗的13例16侧尺侧拐棒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上肢骨骼放射学特征,以及肩、肘、前臂、腕及手部的外形与功能情况。通过桡骨截骨矫形、尺骨胚基切除、虎口开大、并指分指植皮,以及屈曲指松解植皮等术式对肢体畸形进行矫正。随访并记录患者或其家长对疗效的主观评价。结果发现,13例尺侧拐棒手患者中,男7例,女6例。双侧3例,右侧6例,左侧4例。平均年龄12.4岁(1~29岁)。根据Bayne分型,Ⅰ型4侧,Ⅱ型7侧,Ⅲ型4侧,Ⅳ型1侧。所有患肢均较正常短小。Ⅰ型畸形患者肘和腕关节稳定,活动度基本正常,手部没有明显畸形。Ⅱ型畸形患者肘关节稳定性差异较大,多伴有手部畸形。Ⅲ型畸形患者肘关节不稳定,多伴有手部畸形。Ⅳ型畸形患者肘关节融合,手部无明显畸形。9侧肢体实施了手术治疗。平均随访22.3个月(8~48个月),患者或家属的主观评价为满意或比较满意。尺侧拐棒手的手术治疗侧重于治疗手及前臂畸形,疗效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