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与核磁共振这两种影像检查技术哪种对于诊断前列腺癌更有优势。方法:选取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自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期间资料完整的60例病号,年龄48到75岁,平均年龄为55岁,病史最短1年,最长3年6个月。其中尿频尿急症状22例,排尿不畅9例,不同程度的尿血29例,随机平均分组进行常规飞利浦64排螺旋CT检查与西门子1.5T核磁共振检查,其中30例进行CT检查为观察组,30例进行MRI检查为对照组。结果:在60例患者的对比检查中MRI的检测率与检出率均高于CT。结论:与CT比较,核磁共振对前列腺癌的检测率更高,在漏诊误诊数等方面比CT少,临床诊断价值更高。
简介:摘要: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比淋巴细胞(NLR)、血小板比淋巴细胞(PLR)、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这几项指标单独检测及联合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简介:摘要雄激素剥夺疗法是晚期前列腺癌的一线疗法。虽然雄激素剥夺治疗初期疗效确切,但治疗后出现的临床问题,不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将因其进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影响疗效,甚至危及健康或生命。肠道微生态与肠道局部疾病有关,也与肝脏、神经系统等多系统疾病息息相关,但其与前列腺癌之间的关联研究尚少。前列腺癌的雄激素剥夺疗法会影响前列腺癌患者的肠道微生态,从而诱导一些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与CRPC的形成。本文分别从肠道微生态多样性、肠道菌群结构以及功能通路改变的角度,阐述前列腺癌雄激素剥夺疗法对肠道微生态产生的微生态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如粪便微生物移植、口服抗生素和益生菌等,以调节肠道微生态,改善前列腺癌雄激素剥夺疗法疗效与预期,为晚期前列腺癌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CA125、CEA、SCC-Ag含量变化在宫颈癌中的临床意义,以及各项指标在宫颈癌分化程度、病理分型和肿瘤大小中的关系和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山东某医院2022年9月-2023年2月就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将60例确诊宫颈癌的患者作为实验组,60例体检中正常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样本进行血清CA125 、CEA、SCC-Ag检测并记录水平变化,对检测结果分析和评定。 结果:CEA、CA125、SCC-Ag在宫颈癌诊断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CEA、CA125、SCC-Ag在判断分化程度、肿瘤大小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CA125、SCC-Ag在区分病理分型中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CEA、CA125、SCC-Ag检测可作为诊断宫颈癌和判断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的参考指标。
简介:摘要年轻乳腺癌患者具有相对高危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较差的预后,存在独特的医疗和心理社会需求,需要在临床上特别关注。近年来,年轻乳腺癌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增多,已有多个国际组织针对其管理形成一定共识。中国年轻乳腺癌比例更高、发病年龄更低,面临的临床问题也有所不同,不少问题尚缺乏明确的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基于中国年轻乳腺癌患者的特点和诊疗现状,100多位来自外科、内科、放疗科、妇科和生殖科的专家们针对BRCA1/2基因胚系突变、化疗、内分泌治疗、生育力保护和妇科问题等热点进行了深入探讨,以国内外临床研究进展为基础,结合中国的临床实践,形成了《中国年轻乳腺癌诊疗专家共识(2022版)》,旨在规范和优化中国年轻乳腺癌的诊疗,促进相关临床研究的开展,以进一步改善年轻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CT和MRI成像对胰腺癌的诊断效果并探讨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收集2022年5月-2023年5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疑似胰腺癌的临床资料,从中选取60例旋CT和MRI都扫描的患者影像资料,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CT检查后漏诊概率为37.04%(20/54),误诊概率为16.67%(1/6)。经MRI检查后误诊率为16.67%(1/6),漏诊率为25.93%(14/54)。CT与MRI两种方法在准确率,敏感性与特异性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RI对部分胰腺病变有效果,MRI总体的准确性和灵敏度还是稍优于CT。但CT与MRI皆可进行胰腺癌的检查。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钼靶及MRI扫描技术对患此类疾病人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已经确诊的65例乳腺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平均年龄为52.5岁。所有抽取病例均经过手术或病例活检确诊为乳腺癌,并且同时接受乳腺钼靶及MRI检查。结果:钼靶及MRI对非钙化型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81.81%,96.77%,特异性分别为80.00%,100%,诊断确诊率分别为72.30%,92.30%。其中MRI对非钙化型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钼靶检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钼靶及MRI对非钙化型乳腺癌的临床诊断均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在临床诊断中单独使用MRI检查技术在对于非钙化型乳腺癌诊断中具有优异的诊断性能,能够提高非钙化型乳腺癌的诊断率。
简介: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了在乳腺癌诊断中使用钼靶X线、超声以及两种方式联合的效果,讨论了它们各自的优点和缺点,以提供更精确、科学的临床乳腺癌诊断方法。方法:选取济南北城医院在2021年1月到2022年10月期间,选取120名女性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患有良恶性乳腺肿块,共检测出184个病灶。对选定的患者钼靶X线检查,采用斜位和双轴位的检查方法,对钼靶X线检查结果中关于病变的良恶性检出情况进行分析。其次,对选定的患者在手术前定期接受超声检查。记录二维图像的特点、肿块尺寸及血流等信息,并进行评估。并通过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来对病灶良恶性进行评估。然后将120名患者分别采用钼靶X线及超声检查并将以检查技术为变量分为三组:A组通过钼靶X线检测,B组通过超声检测,C组通过钼靶X线联合超声检查的诊断结果。比较三种方法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优缺点,并分析其对乳腺癌诊断的意义。结果:1.在120例患者的184个病灶中,经过病理检查,最终发现了66个恶性病灶,118个良性病灶。2. 在184个病灶中,A组:单独使用钼靶X线的检出率为86.96%,准确率为84.78%;B组:单独使用超声的检出率为89.13%,准确率为83.70%;C组:使用钼靶X线与超声联合的检出率为97.83%,准确率为96.74%。经检验P<0.05,统计学差异均显著。结论:1. 乳腺钼靶X线因其成熟和可靠性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中,该方式特别对乳腺内微小钙化的检测具有很好的效果,有助于提高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2. 超声成像可以显著的提供出关于乳腺肿块的各种信息,其具有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3. 钼靶X线与超声成像对乳腺癌诊断的都各自有其优势与不足,而联合检测可以互相弥补不足,可以有效的提高准确率并降低漏误率。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CT和超声在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效能,并对其进行对比研究,为临床手术术前评估提供科学的影像学依据。实验与方法:选取济南北城医院2022年9月-2023年1月的120例甲状腺癌的病例,回顾性分析120例甲状腺癌患者的影像资料,以病理检测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分析CT和超声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检出的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结果:经病理穿刺检测得出,120例患者中存在96例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超声组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为75.5%,特异性为50.0%,敏感性为81.2%,CT组诊断的准确性为54.2%,特异性为16.7%,敏感性为63.5%。经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中最常发生的就是颈部淋巴结转移,在以病理检测结果为检验金标准的前提下,根据三项研究指标相对比及检验,得出超声检查相比于CT检查来说,对患者疾病的诊断效果更加显著,且无电离辐射对患者的随诊和预后效果更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盆底腹膜重建对腹腔镜直肠腺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腹腔镜直肠腺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共97例,根据手术方案是否采取盆底腹膜重建分为研究组48例和对照组49例。研究组在腹腔镜切除术后行盆底腹膜重建,对照组则不进行盆底腹膜重建。比较2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的肛门功能Wexner评分、直肠肛门测压结果、便意感正常率、盆底解剖结构、术后并发症,并进行5年生存分析。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为(61.25±10.38)和(59.47±11.40)岁(P>0.05),男性占比分别为 60.4%(29例)和55.1%(27例)(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的肛门功能Wexner评分均低于对照组[(14.29±2.07)比(16.33±2.18)分,P<0.001;(9.57±2.34)比(11.26±2.85)分,P=0.002;(5.41±1.36)比(7.86±1.95)分,P<0.001]。研究组患者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均高于对照组[(56.29±7.31)比(52.88±6.65)mmHg,P=0.018;(129.33±17.36)比(110.45±15.22)mmHg,P<0.001](1 mmHg=0.133 kPa)。研究组患者直肠感觉容量、直肠最大耐受容量、肛管高压区长度均大于对照组[(32.15±4.38)比(29.76±4.29)ml,P=0.008;(209.57±40.27)比(184.39±37.56)ml,P=0.002;(3.07±0.52)比(2.80±0.49)cm,P=0.010]。研究组患者术后3和6个月便意感正常率分别为47.9%(23例)和70.8%(34例),均高于对照组的26.5%(13例)和51.0%(25例)(P值分别为0.029和0.046)。研究组盆腔内肠管堆积检出率为12.5%(6例),低于对照组的38.9%(19例)(P=0.003)。2组患者吻合口瘘、腹腔感染、肠梗阻、坠积性肺炎、尿道感染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18.8%,9例;对照组:24.5%,12例;P=0.493)。研究组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为71.6%,对照组为68.2%(P=0.309)。结论腹腔镜直肠腺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进行盆底腹膜重建能改善患者术后肛门功能,减少盆腔内肠管堆积,安全可行。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对市南区人民医院肿瘤科患者肿瘤标志物CA153、CA125和CEA血清水平进行检测,研究在临床诊断中CA153、CA125、CEA水平进行联合检测的价值。方法 本研究开展时间为2022年6月至2023年1月,将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30例作为本研究病例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体检者30例为本研究对照A组,以及诊治的乳腺良性疾病者30例为本研究对照组B组,三组研究者将会同时接受血清CEA、CA125和CA153水平检测,对比分析这三组受试患者的血清CA125、CA153和CEA的含量、阳性检出率。同时为三组受试患者绘制ROC曲线,探究 CA125、CA153、CEA三项指标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在乳腺癌患者辅助诊断过程中的价值。结果 研究组的三项指标血清水平均明显高于研究对照A组、研究对照B组;病例组单独进行三项检测,其指标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A组与对照组B组,且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都高于单项指标检测。ROC结果显示:CA153、CA125、CEA指标联合后的曲线下面积,大于三项指标进行单独检测。结论 CA153目前依然是辅助诊断乳腺癌最有价值的指标;CA125作为卵巢癌的最优指标,其对乳腺癌的辅助诊断也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两项结果与CEA联合检测后,将会提升对乳腺癌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在乳腺癌的分期判断中也具有较高价值,特别是对于早期乳腺癌的筛查更具有积极的作用。
简介:摘要碘-125粒子植入治疗为不能再次手术、碘-131治疗不可控及不适合靶向治疗的持续或复发甲状腺癌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手段,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微创的特点。但由于颈部解剖结构较为复杂,靶区位置多变,使得穿刺路径有限,有时难以满足剂量学要求,也难以达到同质化,严重影响疗效,对该技术的推广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提高甲状腺癌综合治疗的水平,更好地规范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治疗甲状腺癌的操作技术,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放射性粒子植入技术专家委员会牵头,制定了“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治疗局部晚期分化型甲状腺癌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详细介绍了碘-125粒子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适应证、禁忌证、植入方式、穿刺路径、术前准备、手术流程、手术难点、不良反应、随访等内容,以便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的服药依从性现状,分析人口学、疾病相关因素、健康心理控制源及社会支持对患者内分泌治疗服药依从性的影响,为临床制定提高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服药依从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10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194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服药依从性量表,对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的服药依从性、健康心理控制源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见下面内容。结论乳腺癌患者经过内分泌治疗后会出现骨质含量减少、肝脏及内脏脂肪含量增加,定量监测上述参数变化,有助于患者的健康体重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