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庄子与卢梭作为中西方哲学上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上既有契合之处,也存在着明显分歧。契合之处在于,二者都以追寻"自由"为目标,并且认同"自然",批判"文明";分歧之处在于,二者实现"自由"的途径不同:庄子立足于"个体",认为"自然"即是"自由",卢梭则诉诸"社会",认为人类必将走出"自然","自由"只能依靠社会契约来实现。庄子与卢梭的自由观充满着个体与社会的张力:庄子关注"个体"的同时饱含着对"社会"的隐忧,卢梭诉诸"社会"的同时也倾注了对"个体"的关怀。通过比较庄子与卢梭的自由观,有助于我们加深"个体"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理解,促进个体自由与社会进步。
简介:王安石“以儒解庄”的解读思路开拓了宋代庄学的视野。在其专论《庄周》中,庄子以儒者的面目出现,文中指出庄子之用心是为了矫时之弊,庄子是圣人之徒,《庄子》之书“特有所寓商言耳”。不过庄子的形象在王安石那里并不是统一的,而是经历了一个从无为到有为的过程,这与王安石个人的思想发展及为政治改革寻求理论根据有关。王安石谈性命道德的风气影响了其解庄思想,称“庄生之书,其通性命之分”,其子王雾对庄学的性命解读也可视为继承王安石思想的表现。从庄学诠释史来看,“以儒解庄”的理念自魏晋时向、郭已有发展,王安石起到了过渡作用,既开启了宋代庄学普遍儒学化的倾向,又为明末清初的“庄子儒门说”作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