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一直以来,抗战题材都是中国影视剧创作中最重要的题材之一。国内的影视银幕上,每年都有不少抗日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粉墨登场,特别是近些年以来,为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有关抗战题材的电视剧在荧幕上不断上演,大有雄霸荧屏之势。从'战争英雄'到'战场真实',从'革命史诗'到'红色怀旧''亮剑激情''草莽英雄'……不少热播电视剧还成了一时的文化流

  • 标签: 剧历史 抗日热 热剧
  • 简介:在以往的论述中,不少人似乎将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与历史影响视为同义,甚少觉察其区别,我们真正深刻体会到了抗日战争在各个方面的直接影响和潜在影响了吗?未必。例如,抗战中发生了两次大规模的民主运动,尤其是第二次,浪卷朝野,波及社会各个阶层。在城市,无论是在知识界,还是在工商阶层,实行民主政治已经成为各界的共同要求。

  • 标签: 抗日战争 历史意义 民主运动 民主政治 知识界
  • 简介:由于“东满”地区具有地理环境、人文社会因素、历史发展的特殊性,使得这一时期“东满”地区的抗日斗争呈现出与其它地区抗日战争不同的特点,即抗日斗争的持久性、艰苦性,以朝鲜族为主的民族联合抗日、根据地创建中显现出的政权建设特点。因此,从这一特点探讨“东满”地区抗日斗争的特点,可以对我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战争、全国全民抗战会有更深一层的认识和了解。

  • 标签: “东满” 朝鲜族 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 “东满”抗日游击根据地
  • 简介:台湾少数民族作家游霸士·挠给赫小说集《天狗部落之歌》《赤裸山脉》的题材、主题多元,但抗日题材及作家在抗日题材中投射、浇铸、隐存的抗日精神,是游霸士·挠给赫文学创作中最鲜明的特色,没有任何一位台湾少数民族作家可以比肩。瓦历斯·诺干的诗集《伊能再踏查》将富有族群特色的诗歌元素和抗日历史记忆融汇一体,形成独树一帜的抗日文学。

  • 标签: 抗日文学 游霸士·挠给赫 瓦历斯·诺干
  • 简介:1940年10月10日,一份特殊的抗战报纸《联抗报》在江苏南通创刊。创办这份报纸的联抗部队,名义上挂着国民党的番号,实际上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外围军,肩负着团结苏中地区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联合抗日的特殊使命;这份报纸的三任主编,不仅都是有名的学者、作家或文人,更都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员。历经四年的战火洗礼,报纸两次停刊又复刊,始终不忘的却是立场鲜明地执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坚决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法西斯罪恶行径,矢志不移地与日寇、日伪和国民党顽固势力做斗争。并不为今人所熟知的《联抗报》,是70年前苏中抗日战场上反法西斯的别样先锋。

  • 标签: 联抗报 苏中 抗日 反法西斯
  • 简介: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寇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惨酷的"大扫荡"以及根据地自然灾害的频发,各根据地都面临着劳动力、牲畜和生产工具大量匮乏的情况,给军民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为了发展生产,度过难关,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群众开展了大规模的互助合作运动。通过集体劳动,有效地解决了战争环境中所遇到的问题,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为争取抗战的最终胜利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 标签: 抗日根据地 农业 互助合作
  • 简介:抗日战争期间,存在着抗日战争的两个战场,一个是以国民党军抗战为主的正面战场;另一个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抗日游击队等武装力量的敌后战场。①两个战场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独立,共同构成了反法西斯战争时期中国战区的整体,共同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文章阐述了两个战场的出现是中国的国情、军情决定的,并分析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的主要情况,以及两者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战略意义。

  • 标签: 抗日战争 两个战场 评价
  • 简介: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根据地的建设、历史地位与贡献、群众运动与党群关系、革命与乡村社会、"敌人"及其活动等的专题研究,构成了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的主要方面。学术研究与抗战纪念和意识形态理念的互动、从宏大叙事到微观述描的并重、从普遍意义到山东特点的发掘、重中共抗战研究与轻"敌人"及国民党研究并存,是目前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的主要特征。为推进山东根据地研究,拓展新的研究领域,在跨学科的视野下引入社会史、新文化史、新革命史等研究理念和研究视角,注重山东与各抗日根据地的比较研究,都是今后可行的学术探索。

  • 标签: 山东抗日根据地 研究综述 根据地史 新革命史 新文化史
  • 简介:二战期间,中美两国为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维护国家权益而组成军事联盟,合作开展军事行动,其中气象科技是两国合作的重要内容。在国民政府军统局与共产党的积极推动下,中美气象合作顺利开展,培养大批气象人才并建设众多气象台站,为满足美军对日作战的情报要求及保证中国气象事业的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 标签: 抗日战争 中美 气象合作 影响
  • 简介: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广泛开展以冬学运动为主要形式的社会教育。边区的妇女冬学运动,关注妇女的实际需要,尤其是关注妇科疾病、生育问题、养儿育儿、不良卫生习惯的卫生冬学,成为有效推广社会教育,并提升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妇女卫生冬学是妇女认识自我、走近科学、挣脱封建迷信的重要一步,也是推动妇女解放的重要环节。

  • 标签: 抗日战争时期 陕甘宁边区 妇女卫生冬学
  • 简介:规模庞大的抗日根据地冬学运动曾经有过重大的历史贡献,但其发展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严峻的经费问题是影响其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为解决经费难题,中国共产党通过争取群众支持、政府适当拨款、争取绅商募捐以及厉行节约和利用各种有利条件等方法解决了问题。这启示我们,社会教育的开展不应受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限制,只要我们真正做到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并且厉行节约,利用好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社会教育一定会有另一番景象。

  • 标签: 抗日根据地 冬学运动 经费
  • 简介:19世纪后半叶,日本逐渐走上军国主义道路,随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1894年,日军挑起甲午战争,随后侵占台湾;1931年,日军策动九一八事变,东北危急;1935年,日军制造华北事变,华北危急;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中国危急.日军的野蛮侵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奋勇抵抗。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中,

  • 标签:
  • 简介:19世纪后半叶,日本逐渐走上军国主义道路,随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1894年,日军挑起甲午战争,随后侵占台湾:1931年,日军策动九一八事变,东北危急:1935年,日军制造华北事变,华北危急: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中国危急.日军的野蛮侵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奋勇抵抗。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中,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坚忍不拔、前赴后继,经过8年艰苦卓绝的全国抗战,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

  • 标签:
  • 简介:19世纪后半叶,日本逐渐走上军国主义道路,随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1894年,日军挑起甲午战争,随后侵占台湾;1931年,日军策动九一八事变,东北危急;1935年,日军制造华北事变,华北危急;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中国危急!

  • 标签: 民族复兴 精神 丛书 事迹 主编 侵华战争
  • 简介:材料一: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31位外国元首和19位政府高级代表,以及10位国际和地区组织负责人出席,来自俄罗斯、埃及、古巴等17个国家近1000名外国士兵参加中国抗战阅兵式。

  • 标签: 抗日战争 历史 阳光 天安门广场 中国人 阅兵
  • 简介:1910年,朝鲜被日本强制"合并"沦为其殖民地,朝鲜爱国志士被迫来到中国东北地区继续坚持抗日独立运动。20世纪30年代,东北的朝鲜民族抗日革命者大都自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他们肩负着直接投入中国革命和积极准备、努力促进朝鲜革命的"双重使命",与东北各族人民团结在一起,进行着长期的抗日武装斗争。朝鲜民族共产主义者以其特殊的身份和地位,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做出了突出贡献。这一段历史是中国东北抗日革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朝鲜抗日民族独立解放斗争史最基本和最主要的内容,是中朝两国人民共同的宝贵财富。因此,对于这段历史两国史学界应该采用"一史两用、历史共享"的观点去研究。

  • 标签: 中国 朝鲜 联合抗日 共同历史 一史两用
  • 简介:19世纪后半叶,日本逐渐走上军国主义道路,随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1894年,日军挑起甲午战争,随后侵占台湾;1931年,日军策动九一八事变,东北危急;1935年,日军制造华北事变,华北危急;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中国危急!

  • 标签: 民族复兴 精神 丛书 事迹 主编 侵华战争
  • 简介:2016年8月20日—2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日历史研究中心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延边大学朝鲜-韩国研究中心、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日本的侵略历史和中朝人民的抗日斗争"学术研讨会在延边大学举行。本次会议是继朝鲜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于2015年在朝鲜平壤成功举办"第一届关于日本歪曲侵略历史国际学术会议"之后召开的又一次批判日本侵略历史的学术会议,同时,

  • 标签: 中朝 延边大学 抗日斗争 朝鲜平壤 学术会议 世界近现代史
  • 简介:摘要本文在研究调查了大量史实的基础上,用数据与历史资料来对我国抗日战争进行研究,以客观、真实、理性的历史唯物主义态度来分析我国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与作用,希望能通过本文的探索,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史学研究做出贡献。

  • 标签: 二战中国战场地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