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提出的论点是:我国资产阶级改良派文学语言观念和实践,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极大的创造价值,呈现出鲜明的过渡性特点和重大过渡作用。改良派从维新、改革社会的高度,反对桐城派和宋诗派在文学语言上的崇雅恶俗、沿袭八股腔调,提出“言文合一”通俗化,吸收外国语来改造我们的文学和文学语言的新观念,并在实践上予以体现。虽然遭到传统口通者、洋务派、国粹派及改良派内部的反对,但它对由雅言的文学语言到白话的文学语言的发展,起了重大的过渡作用,对“五四”新文学语言的改革,现代文学及其语言的新生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工具,为现代汉语的新生发展提供了材料和方法论。
简介:中国近代早期改良思想家主要代表是指冯桂芬(1809——1874)、容闳(1828——1912)、薛福成(1838——1894)、马建忠(1845——1900)陈虬(1851——1903)、陈炽(?——1899)、何启(1858——1914)、郑观应(1842——1922)等.这些人有的曾属于洋务派官僚,有的受过欧美资产阶级高等教育,有的是由地方官僚转化的商人.他们都受到西方资本主少思想的影响,要求学习西方的富强之术,改革中国的封建弊政,以有效地抵抗资本主义的侵略.他们在经济上都程度不同的提出发展民族资本的方案,认识到必须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保护民族经济的独立发展,中国才会走上富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