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癜风应用自拟三色消斑汤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自拟三色消斑汤在白癜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116例白癜风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8例。以接受盐酸氮芥酊及照射治疗者为A组,以接受联合自拟三色消斑汤及盐酸氮芥酊、照射治疗者为B组,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指治疗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A组(P<0.05),同时两组治疗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自拟三色消斑汤可显著提高白癜风的临床治疗效果,其他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简介:利用苹果渣为原料,通过炭黑曲霉和产朊假丝酵母的液固态混合发酵,制备苹果渣多酶蛋白饲料。研究表明:液体培养的重要参数是温度28℃、接种量12%、蔗糖添加量15g、转速180r/min,时间72h;液体培养产物短期储藏,10℃效益高,长期储藏,2℃~5℃效果好;固体发酵的最优发酵条件是:接种量10%~14%,培养时间为5~6d。发酵产物中粗蛋白、真蛋白质量分数分别提高了103.1%、165.76%,粗纤维、还原糖则降低了42.51%、53.62%,纤维素酶活力增加了3000U/g,果胶酶活力增加了50000U/g。该方法生产的饲料蛋白符合企业植物发酵蛋白质饲料标准。
简介:摘要目的检查不同孕期孕妇常见阴道炎病原菌分布状况,并对其中的假丝酵母菌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方法选择孕妇96例为观察组,其中早孕期孕妇与晚孕期孕妇各48例,并选择健康检查的生育年龄孕妇24例为对照组,观察三组的BV、VVC检出率情况,并对早孕期孕妇与晚孕期孕妇的假丝酵母菌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BV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而VVC检出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其中早孕组和晚孕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早孕期孕妇与晚孕期孕妇对制霉菌素,酮康唑,克霉唑药物均有高的敏感性。结论阴道炎已是一种常见孕妇感染性疾病,而孕期阴道炎更应引起广大临床医师高度重视,进行分泌物培养培养和药敏试验是必须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分析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患者中段尿液培养阳性的283株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结果283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63.6%),其中最常见的为大肠埃希菌(43.8%),其次为阴沟肠杆菌(7.4%)、肺炎克雷伯菌(6.0%)、铜绿假单胞菌(3.9%)、其他2.5%,革兰阳性菌(24.4%)前3位依次为粪肠球菌(11.7%)、表皮葡萄球菌(6.7%)、金黄色葡萄球菌(4.6%)。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诺氟沙星的耐药性>60.0%,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100%敏感,但对铜绿假单胞菌接近40.0%耐药;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头孢唑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苯唑西林等耐药性均>70.0%。结论泌尿系统感染主要以肠杆菌科,肠球菌、真菌为主要病原菌。加强耐药性检测,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对控制和治疗泌尿系统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哌嗪是化工生产的常用化合物,也是重要的医药中间体。近些年来,哌嗪类衍生物作为药物的研发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哌嗪为起始原料,将4种氨基被保护的氨基酸导入哌嗪的N-1和N-4位,再脱去保护基,合成了8种哌嗪的氨基酸缀合物,并通过IR和1HNMR对所合成的氨基酸缀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然后对目标产物进行了野生型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PP-1a、PP-2a、PP-1b、PP-2b、PP-1c、PP-2c、PP-2d对Staphylococcusaureus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并且抑菌作用随化合物浓度的升高而增强。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分布极其耐药性分布状况,为临床医学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研究分析2011年4月-2013年4月来我院治疗的下呼吸道感染60例患者的痰标本分离的病原菌为研究对象。本次实验对患者的菌种与耐药性情况进行探讨。结果研究分析结果得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分离出415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3.1%,真菌占13.9%,革兰阳性菌占23%。革兰阴性杆菌占前三位的是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真菌前三位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同时还发现,革兰阴性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较高,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结论导致患者引发下呼吸道感染的病菌是革兰阴性杆菌,该病原菌耐药性较高,耐甲氧西林菌株出险率较高,医师在治疗的过程中应合理选择使用抗生素。
简介:利用微生物分离培养方法从互花米草根部和叶片获得内生细菌,经重金属筛选,分离到一种耐受重金属Cu2+、Pb2+和Cr6+的细菌.为了进一步鉴定分离菌株,利用PCR方法扩增其部分16SrDNA序列,目标DNA条带约1500bp,测序和在线分析结果后显示,所测序列均与基因库中已上传的Lysinibacillussphaericus菌株16SrDNA序列(KJ878614.1,JN613478.1)相似性均为100%.初步鉴定该菌为Lysinibacillus属球形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sphaericus),命名为LysinibacillussphaericusQZ1-1.对该菌株采用促生长特性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具有产生IAA和ACC的能力,同时该菌能在无氮培养基中生长,具备固氮功能,为日后重金属污染生物修复相关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目标菌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