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类试题综合性强,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属于易失分点。本文在总结此类试题所涉及的知识点的同时,归纳解题策略,以帮助学生顺利解答此类试题。

  • 标签: 大小比较 离子浓度 试题 解题策略 失分点 知识点
  • 简介:物质的量浓度是关于溶液组成的一个重要物理量,是高中化学有关溶液计算的重要内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及表达式虽然比较简单,但如果不注意理解其内涵、不注意问题的具体特点,应用起来就很容易出错。因此,在计算物质的量浓度过程中我们要关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关注溶质是什么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是运用物质的量浓度表达式进行计算时首先要考虑的。对一些特殊情况,如SO_3、CuSO_4·5H_2O等溶于水后所得溶质是什么,及氨水中溶质是什么等,要注意辨别。

  • 标签: 高中化学 溶液组成 溶解量 密度比 于水 无水亚硫酸钠
  • 简介:微粒浓度大小的比较是电解质溶液考查的典型试题,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它有单一溶液和混合溶液、文字描述和化学图象、酸碱混合等多种表达形式,各种题型变化无穷,但本质和思维有序,有序思维顺序如下。

  • 标签: 有序思维 微粒浓度 大小比较 电解质溶液 混合溶液 典型试题
  • 简介:摘要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问题涉及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包括水的电离)、盐类的水解和三大守恒(包括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三方面知识点,是高考的热点之—。因此,针对新课当复习课上、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等教学中存在的不尽如人意之处,笔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以2010年高考江苏卷中第12题为主线,讨论了几种在不同类型的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问题。

  • 标签: 电解质溶液 离子浓度大小 三大守恒
  • 简介:化学计算的学科本质是对化学问题的数学处理。以"溶液浓度的计算"为例,分析化学计算中的"假题",设计化学计算的教学。发现前者的主要问题是,脱离学科与生产、生活实际,为了计算而计算;而后者的关键是,将化学计算置于科学、真实、有价值的情境中,让学生在解决生产、生活以及实验室中的量化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化学计算的实际价值以及定量方法的重要作用,完善和深化对化学概念、原理以及关系的认识。

  • 标签: 化学计算 溶液浓度 “假题” 教学设计
  • 简介:通过空气无对流影响试验和气体流速0.2m/s影响试验,研究了氧气浓度梯度对脉冲激光法试制纳米氧化铟粉体影响.结果表明:氧气浓度梯度是影响熔化铟发生氧化反应时刻的重要因素,0.2m/s的空气流速,消除铟表面氧气浓度梯度,提升熔化铟发生氧化反应的时刻的一致性;氧气浓度梯度是影响氧化铟粉体生长速率一致性的重要因素,0.2m/s的空气流速,消除铟表面氧气浓度梯度,纳米氧化铟粉体的形状、尺寸等一致性较好.

  • 标签: IN2O3 纳米粉体 脉冲激光 O2 浓度梯度 氧化反应
  • 简介:以那格列奈(Nateglinide)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采用原位聚合法在功能化多壁碳纳米管(MWNTs)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合成了那格列奈分子印迹聚合物颗粒,制成了电流型那格列奈电化学传感器。利用循环伏安法(CV)及差示脉冲法(DPV)对传感器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对影响传感器响应的条件如底液、pH值等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制得的传感器对那格列奈的测定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选择性,在pH=4.0的PBS缓冲液中,那格列奈检测线性范围为2.0~160μg/mL,检测限为1.0μg/mL(S/N=3)。该方法被成功用于血样中那格列奈的测定,只需对样品进行简单处理,加标回收率为81.6%~94.2%。

  • 标签: 那格列奈 碳纳米管 分子印迹 电化学传感器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VMC)血浆中microRNA-21(miR-21)的表达水平变化,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5例VMC患者及45例健康体检者,RT-PCR检测血浆中miR-21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肌钙蛋白T(cTnT)水平的相关性。结果VMC患者血浆中miR-2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iR-21表达水平与cTnT水平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VMC患者血浆中miR-21水平增高,miR-21可能参与了VMC的病理过程。

  • 标签: 病毒性心肌炎 微小RNA 肌钙蛋白T
  • 简介:研究目的:探讨间歇性无氧运动后血清乳酸值对Ca2+浓度变化的影响。研究方法:对健康雄性SD大鼠施以间歇性无氧运动干预,然后采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乳酸值和钙离子含量,分析间歇性无氧运动中血乳酸值对骨骼肌胞浆钙稳态的影响。结果:短间歇组与对照组相比,运动后1小时,大鼠血乳酸值有升高的趋势,血清总钙变化幅度不明显,血清游离钙有下降的趋势;运动后24小时,血乳酸值有显著性差异,血清总钙有明显差异,血清游离钙有极显著性差异;运动后48小时,血乳酸值没有显著性差异,血清总钙、血清游离钙的差异仍然存在;长间歇组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间歇运动可使肌浆网和线粒体转运Ca2+能力下降,并使胞浆Ca2+聚积,进而导致骨骼肌疲劳。

  • 标签: 间歇性无氧运动 血清乳酸值 胞浆Ca22+ 骨骼肌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