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西方女性主义经历了从强调平等的“女权”运动到强调差异的“女性主义”到以“身体”理论研究为核心的后现代女性主义三次大的浪潮,其-9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也经历了从相互分属于不同的系统到逐步融合到一体的发展过程。厘清这一关系对丰富发展女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都至关重要。

  • 标签: 女性主义 马克思主义 平等 差异 后现代
  • 简介:生态主义者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对性别、人与自然关系等概念进行重新解读,国内学者对生态女性主义的研究主要从介绍理论发展、理论源流、基本概念的介绍,以及理论跨学科分析等视角进行研究,这些研究在介绍生态女性主义的同时,也丰富了生态女性主义的研究视角。

  • 标签: 国内 生态女性主义 研究视角 述评
  • 简介:高等教育中的性别偏见与性别歧视是普遍存在的。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来看,大学是有性别的,并表现出典型的男性特征和男性中心主义。基于女性主义理论的视角分析大学的性别和男性中心主义制度之根源,有助于深入解读大学制度中的性别偏向现象。借助对男性中心的任职制度和学科体制的深入剖析,进一步探索消除大学制度中性别制度对人的发展的不利影响之途径,使大学由男女平等走向无性别化。

  • 标签: 大学 制度 女性主义 性别分析 男性中心
  • 简介: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库切的《等待野蛮人》中人类对自然的压迫、男性对女性的欺凌和殖民者对土著人的压迫这三种形式的压迫,揭示出小说中的生态意识,女性主义意识以及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并指出这三种形式压迫的根源是父权思想。这与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是相对一致的,因为两者都对自然以及自然万物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深刻的思考,并且也都表达了对人类终极命运的深切关注,倡导建立一种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平等和谐、互相依存的新型关系。

  • 标签: 压迫 父权制 平等和谐
  • 简介:《白衣女人》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威尔基·柯林斯的代表作之一,书中描写了几个很有特色的女性形象,如话语权逐渐丧失的劳娜、"疯女人"安妮、"双性同体"的典型玛丽安以及反抗性与妥协性并存的福斯科伯爵夫人等,为我们了解当时社会的妇女情况提供了参照,促使我们今天能够更加关爱女性

  • 标签: 白衣女人 威尔基·柯林斯 女性主义 双性同体
  • 简介: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开设性别研究课程,可见,女性主义批评作为一种理论,在文学研究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但由于从事性别研究的人员专业繁多,使得女性主义批评在理论研究和批评实践的层面,都存在着概念误用的状况,甚至出现概念的含混不清、阐释的简单化和机械化等问题。鉴于此,采取关键词的课程设置方式,恰恰可以避免这个问题,不仅让课程条理清晰,而且学理性强,节约教学资源,彰显文艺理论专业特色。

  • 标签: 女性主义批评 关键词 本土化 文学作品
  • 简介:阿尔及利亚女性作家阿西娅·杰巴尔的小说从不同角度描写了该国女性的生活状况,揭示了男权社会下被压抑和扭曲的女性世界,发出了争取平等和改变旧秩序的呐喊.作者十分重视在作品中用直接引语来表现女性的独白与对话,对话体承载了小说部分叙述任务,从内容上看,对话成为了小说展现伊斯兰女性丰富内心世界的主要舞台.从文体角度看,作者在小说中对直接引语的偏爱,是强调语言表达对于争取女性平等地位的重要价值.

  • 标签: 女性主义 对话 直接引语
  • 简介:冲突与和谐是多丽丝·莱辛的短篇小说《屋顶丽人》的一个重要主题。论文试图从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的视角剖析其短篇小说,探索女性与自然、男性与自然、男性与女性复杂而紧密的关系,解读作品中作者追求女性解放、解构男性权利、建设和谐社会的理想。

  • 标签: 多丽丝·莱辛 生态女性主义 冲突 和谐
  • 简介:《我是怎样遇到我丈夫的》是当代加拿大女作家爱丽丝·门罗以少女为题材的短篇小说的代表作。这篇短篇小说描述了女主人公伊迪女性意识的觉醒及其在心理上获得独立的过程,细腻地展示了女性面对感情时面临的困境和挣扎。本文意在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视角对这篇短篇小说进行分析,进而揭示门罗的女性观。

  • 标签: 女性意识 独立 女性观
  • 简介:《逃离》是加拿大著名短篇小说家艾丽丝·门罗的代表作之一,被国内外诸多学者从各角度分析。作为让女主人公卡拉挂心的宠物,山羊弗洛拉的形象虽不起眼却贯穿全文,在它的身上奇异地融合着温顺与反叛的矛盾特质。通过文本比对不难发现,弗洛拉的性格和命运实际暗示着卡拉的意识和行为。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探究隐藏在双面弗洛拉背后的门罗对于女性命运、女性意识变迁和女权运动奋斗方向的思考。

  • 标签: 艾丽丝·门罗 《逃离》 女性主义 山羊 卡拉
  • 简介:托妮·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主要讲述的虽是奶娃的道德成长经历,但黑人女性的身份认同之路才是小说的道德核心。小说中出现的女性人物都和奶娃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以帕拉特和露斯两位黑人女性最具代表性,将黑人女性作为寻求民族之根的向导,有着深刻的意义。小说中的帕拉特和露斯代表了不同的生活态度,在奶娃实现自我认识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亦是不同的,在研究身份认同理论和小说历史背景的基础上,透过不同的视角来分析小说中出现的这两位黑人女性角色,探索她们如何在压抑与扭曲的抗争之中,在本民族文化传统中寻求主体意识,找到自我,展现的就是黑人女性的身份认同之路。

  • 标签: 黑人女性 自我意识 身份 社会认同
  • 简介:女性问题是弗吉尼亚·伍尔夫一生思考和关注的课题,其中争取男女平权、突破公共/私人领域划分、反对父权制、抵制强制异性恋婚姻体制、淡化女性生育功能和杀死"屋中天使"等主张,既与同时代的第一次女性主义思潮有着共鸣和联结,也对第二次女性主义思潮起到了启发和催生作用。伍尔夫与其同时代及后继的女性主义者之间的理论共享及传承丰富了女性主义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

  • 标签: 女性主义 自由女性主义 激进女性主义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 契合
  • 简介:《他们眼望上苍》是美国黑人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的经典之作,在美国黑人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本文通过对《他们眼望上苍》中女主人公珍妮三次婚姻及成长轨迹的深入分析,旨在揭示赫斯顿在小说中所传递的源于自然、长于自然、成于自然的婚姻观以及主张解放妇女与自然、追求两性平等和谐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 标签: 佐拉·尼尔·赫斯顿 《他们眼望上苍》 生态女性主义 婚姻观
  • 简介:本文联系小说《纯真年代》的一些主要细节,剖析纽兰的内心世界,尝试从女性主义理论视角对男主人公纽兰进行重新解读,认为纽兰具有复杂的双重性格,一方面是男权社会的倡导者,另一方面他又有最初的女性主义思想。然而他的女性主义思想仅限于言语之中,因此,纽兰仅仅是一个“纸上谈兵”的女性主义者。

  • 标签: 女性主义 男权社会 双重性格
  • 简介:本文从文学伦理学的角度分析了托妮·莫里森早期小说《秀拉》的主人公秀拉在追求自我的过程中,其传统家庭伦理观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与意义。她的追求自我由一系列冲突构成,这些冲突既可归咎于她家庭结构的危机——两性极不和谐的状态,也可归咎于其父权形象的模糊:家庭中由于男性担当的缺失而令依附变得不可能。最后,秀拉的自我追求尽管没有成功,但借助自己的替身奈尔,她实现了对黑人女性传统家庭伦理观的升华,从而使她的个人奋斗迈入了清醒自觉的新阶段。

  • 标签: 《秀拉》 家庭伦理 自我追求
  • 简介: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自然主义文学蓬勃发展的时期,自然主义理论从欧洲大陆传播到美国,在美国本土形成了独特的自然主义理论。美国黑人作家理查德·赖特的代表作《土生子》就成功地采用了自然主义的创作手法,作为美国黑人文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不仅体现了美国自然主义文学的特征,同时对原有的自然主义理论有所超越。笔者从美国自然主义文学的特征出发,对比分析“赖特式”的自然主义在《土生子》中的具体表现。

  • 标签: 美国黑人文学 《土生子》 自然主义 超越
  • 简介:女性主义教育观指导女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可以增强女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接受问题的有效性。当前女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接受效果总体上是好的,但在价值观教育理念落后,忽视女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价值观教育目标偏重形式,忽视女大学生个体需要;价值观教育内容信度不高,忽视女大学生特质;价值观教育方法单一,重视理论灌输等方面存在问题。应从树立“以人为本”教育观念,重视女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改革教育教学,建构“可接受性”的教育模式;开设女性学课程,提高女大学生的主体意识;重视女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满足其合理需要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对策。

  • 标签: 女大学生 女性主义教育 价值观教育 接受问题 优化途径
  • 简介:《蝴蝶梦》原名《吕贝卡》,是达夫妮·杜穆里埃的著名作品之一。书中揭示了人性阴暗、诙谐、恐怖的心理,用女性哥特式的表达方式,展示女性角色压抑绝望、充满黑暗的心理情绪,但又渴望在男权主义社会压迫下拥有完美幸福的心理欲望。书中以哥特式的方式描述整个故事的人物,对女性角色的细腻表达以及心理特征描写,是作者对现实主义生活、心理思想的剖析,在小说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 标签: 《蝴蝶梦》 达夫妮·杜穆里埃 女性哥特
  • 简介:海明威是美国文坛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中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而典型的女性人物。从后现代主义视角重新审视海明威笔下的女性人物,可以拓宽海明威作品研究的新途径。本文从后现代主义视角出发,揭示海明威作品中女性人物所体现的开放性、主体间性及重建性这三个方面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对海明威作品中女性人物做了全新的解读。

  • 标签: 海明威 女性人物 后现代主义 开放性 主体间性 重建性
  • 简介:在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家园》中,除主人公弗兰克历尽艰辛寻找精神家园之外,还隐含了弗兰克的继祖母丽诺尔因财产造成的阶级差别而脱离黑人民众、失却精神家园的主题。这两个并行的主题交织在一起,反映出黑人民族在经济发展、阶层分化过程中出现的痛苦和困惑。小说表明底层黑人只有融入到本民族劳动人民群体中从民族文化根基中汲取力量才能获得精神救赎;同时小说也探讨了黑人中产阶级在经济地位上升之后应如何处理与底层黑人的关系、如何在整个社会中获得身份认同与归属感这样一个时代主题。

  • 标签: 阶级分化 救赎 财产 黑人 《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