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在当前阶段,我国的社会经济和科技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因此,人们对于实际的生存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对于大气颗粒物监测也越来越重视。在对大气的颗粒物进行实际监测的过程中,现阶段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就是PMT技术,其不但广泛应用于环境检测领域之中,还广泛应用于气象探测领域之中,而且在对PMT技术进行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其自身的准确性非常高,还具备经济性的特点,所以,对PMT技术在大气颗粒物监测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简介:摘要本专家共识编写组通过对我国大气污染防控成效、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急性健康效应及大气污染防治的健康收益进行了全面梳理分析,主要发现如下:近年来我国大气PM2.5污染总体防控成效显著,2020年我国大气PM2.5年平均浓度较2013年降低明显,但当前我国大气PM2.5污染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处于较高水平;短期暴露于大气PM2.5显著增加我国居民死亡风险,特别是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风险,同时还会显著增加上述两类系统疾病的发病风险;持续性PM2.5重污染天气大幅增加人群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病和死亡风险,且重污染天气持续时间越长、PM2.5浓度越高,健康影响更为严重;大气PM2.5化学组分与健康危害程度存在关联,其中含碳组分、部分无机盐及重金属元素与PM2.5的健康危害密切相关;大气PM2.5短期暴露可引起反映人群早期健康损害的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相关生物效应标志物水平的变化,继而造成人体各系统的损害;儿童、老年人和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其PM2.5暴露的健康损害高于一般人群,是大气PM2.5污染暴露的脆弱人群;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实施显著改善人群健康,无论长期还是短期执行的大气污染防控行动均可改善空气质量,降低由此引起的健康损失,同时个体防护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大气PM2.5短期暴露的健康损害。鉴于当前我国大气PM2.5污染状况,基于现有急性健康风险的科学研究,提出三方面建议。(1)大气PM2.5污染防治政策建议:持续加强清洁能源的广泛使用和高效发展;继续推动工业产业升级;着力控制交通领域污染;不断完善大气污染治理现代化体系;逐步开展环境空气质量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探索纳入保护健康效应评价在内的大气污染防控政策后评价。(2)大气PM2.5污染防治公众健康防护建议:加强大气污染监测和相关信息发布;加强大气污染健康危害科普宣传;明确大气污染健康防护指导建议;加强易受大气污染危害脆弱人群的健康防护。(3)大气污染人群健康风险研究建议:加强基于精细暴露的大气污染物监测技术与监测系统研究;系统开展大气污染物与健康效应的全谱识别及关联研究;开展大气污染健康影响的关键毒性组分和早期生物标志物清单研究;开展大气污染物关键毒性组分的毒性机制探究;开展大气污染物复合暴露的人群健康风险评估与预警研究;开展碳中和与美丽中国战略下减污降碳的健康与经济综合效益研究。
简介:收集2011年和2012年漳州市蓝田和三中2个空气自动监测站的可吸人颗粒物的数据以及这2年的气象数据,分析了漳州市区2个站点近两年可吸人颗粒物的污染现状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论:2011、2012年三中站的月平均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高于蓝田站,2个站点的月平均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存在正相关关系。2011年和2012年漳州市月平均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与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月降雨量这4种气象因子存在显著地负相关关系,与月雨日数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