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小学语文课本第八册“基础训练5”的第一题是儿化韵练习题。1.什么叫儿化韵?普通话里有一些词(主要是名词)带着辅助成分“儿尾”,如“花儿”“鸟儿”等。“儿”本来是独立的音节,但经过长时期的极流利的连读,就产

  • 标签: 语文课本 辅助成分 基础训练 了因
  • 简介:文章在考察昆明方言儿化形式的基础上,比较其他汉语方言的儿化情况,认为不同方言中不同的儿化形式映射出了不同历时层面的儿化。汉语方言的儿化可以分为5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同属于一个阶段的儿化也存在不同发展时期的差异。儿化的演变主要体现为3个方面:第一,语音系统中儿化的变化;第二,词汇系统中儿化词的变化;第三,语法及功能方面儿化的变化。儿化产生并增加到一定数量后,由于音系内部的不平衡性的增加,语音系统会对儿化韵系统逐渐进行自组织的整合。文章还归纳出了儿化韵整合和演变的6条结论。

  • 标签: 儿化 发展阶段 演变 儿化韵整合 方言
  • 简介:小学语文课本中常常出现儿化词。学习儿化词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用普通话朗读课文的能力。可是掌握儿化词的用法,读好儿化韵母,对南方方言区的师生来说显得十分困难。我们建议,抓住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儿化词作为重点,首先突破。普通话至少有二百多个音节可以儿化,儿化字词共800多个,在语文课本中这些儿化词不会全碰到。我们粗略统计了现行小学语文课本一——六册,儿化

  • 标签: 小学语文课 语文课本 方言区 小学课本 主要元音 小猫钓鱼
  • 简介:文章首先介绍了豫北晋语卷舌儿化与平舌儿化的分布情况及安阳、汤阴儿尾与儿化的共存现象。接着描写了济源、武陟、凤泉、淇县等13个方言点基本韵母与儿化韵母的对应关系,总结出豫北晋语区儿化韵母的地域分布特征。着力讨论了豫北晋语中伴随儿化发生的四种变音:儿化引起声调的变化,儿化引起声母的变化,儿化增生闪音t和儿化引起介音的变化。最后对淇县、卫辉等地儿化韵母较入声韵基本韵母所表现出的滞后/超前层次进行分析。

  • 标签: 豫北晋语 儿化 变音 超前 滞后
  • 简介:本文着重考察晋语诸方言的儿尾变调与儿化变调,分析这两种变调所遵循的不同音系规则,探讨引起变调的因素。考察结果显示:(一)儿尾变调是由词缀非重读而引发的“儿”语素失本调。失调后的儿缀音节延续前邻词根音节的调尾。(二)儿化变调分重叠儿化和非重叠儿化。前者大都变读轻声或降调;后者舒声字大都保留词根音节的声调,入声字多数变同调型相同或相近的舒声调。(三)儿化是儿尾的语流变体。因此,由构词引发的变调同样受到与连读变调相同的音系规则的制约。

  • 标签: 儿尾变调 儿化变调 晋语 方言 音系规则
  • 简介:李巧兰博士著《河北方言中的儿化变音研究》于2011年12月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第一次比较全面地调查了河北方言中儿化变音的各种形式,并对不同的儿化变音形式进行了共时和历时比较,揭示了不同儿化音变形式所反映的历史层次。该书还运用非线性音系学理论对不同的儿化变音形式进行了特征几何分析,解释了音变的机理。此外,该书对河北方言中“儿”尾的语义特征和非“儿”尾来源的儿化变音等问题也进行了描写和分析。

  • 标签: 河北人民出版社 河北方言 儿化 变音 音变形式 “儿”尾
  • 简介:普通话儿化音节的结构分析在目前的现代汉语教学中形成教学“死角”的原因大致有三:一是当作音变处理;二是操作较复杂;三是儿化音节有待规范。明确地进行儿化音节结构分析的教学,至少有三个好处:一是可澄清一些对儿化音节的模糊认识;二是可巩固掌握汉语音节分析的科学方法;三是可丰富汉语语音教学的内容。文章并对《汉语拼音方案》中“韵母表”第(2)条说明提出了修改意见。

  • 标签: 儿化 儿化韵 儿化音节 音节结构分析 汉语拼音方案
  • 简介:本文考证:最晚在十七世纪,汉语北方话中的儿化音已经为某些音韵学者所注意,并且写进了他们的著作。成书于清康熙十三年的《拙庵韵悟》不但把“儿音”纳入韵母系统,而且明确地记下了当时的儿化音节。明天启六年问世的《西儒耳目资》也反映了这种语音现象。中国传统的音韵学对口语语音现象一般不太重视,上述两部著作记录了当时口语中的儿化音,不但给儿音史的研究提供了早期的材料,同时在音韵学史上也有其进步意义。

  • 标签: 汉语音韵学 音韵学史 十七世纪 语音现象 儿化音节 进步意义
  • 简介:小儿辩日[寓言]列子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①,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②,此不为...

  • 标签: 小儿辩日 寓言 合肥工业大学 孔子 车盖 呈圆形
  • 简介:美国克里斯·比弗尔在《全教学》一书中提出要整合学生的听觉、视觉、记忆、情感、理智等,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最佳学习力、最强专注力和记忆力。高中语文课堂全教学实验研究,将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高中语文课堂'低效甚至无效模式',并且能够促使语文教师更新观念,转变教学方式,从而促进课堂有效的教学改革,最终对学生进行定方向、作决策、引路子、组织、指挥、调节和监督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让学生受益。

  • 标签: 高中语文 全脑教学 思维能力 培养策略
  • 简介:文章从语言学理论角度分析了汉语“VP+NP1+的+NP2”句法歧义的动因,探讨了词汇语义特征对歧义程度的影响作用,以及歧义程度高的“VP+NP1+的+NP2”结构仍表现出歧义偏向性的原因。通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实验发现:1)歧义偏向性、动词致歧度均影响汉语“VP+NP1+的+NP2”句法歧义加工,分别导致额-颞网络、额下回三角部(BA45)激活,且该两因素间存在交互影响;2)功能成像数据还显示在偏正结构解读条件下,高动词致歧度与低动词致歧度句子之间没有差异,而动宾结构解读条件下,高动词致歧度与低动词致歧度句子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该结果表明:1)句法与语义信息共同影响汉语句法歧义解读;2)尽管句法歧义允许两种结构分析,但它们的心理表征并不平衡,存在解读偏向且偏正结构的表征占绝对优势。

  • 标签: 句法歧义 歧义程度 歧义偏向性 脑功能成像
  • 简介:本实验通过比较人脑语言磁共振功能成像差异,观察英汉双语者在进行语义加工时双侧大脑半球激活区的异同,了解相应皮质活动中枢的分布及双侧大脑半球的工作模式,研究人脑语言功能区定位及语言功能区的激活,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地方高校大学英语有效教学方法。

  • 标签: 母语化教学 二语习得期 视听教学法
  • 简介:一、两小儿辩日谁赢了?——一个绕不开的问题《两小儿辩日》是学生喜爱的课文。其原因在于可爱的童真童趣。因此多个版本的语文教材选编了此文,有的放在初中,有的放在小学高年级。《两小儿辩日》是一篇文言文,因此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像多数教师那样,在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讲故事的方式帮助他们理解文意。有几个同学朗读课文,有几个同学讲故事,一节课的时间也就差不多了。然后我就和他们讨论是不是喜欢这两小儿、为什么喜欢这两小儿等。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喊:“喜欢。”有学生说:“这两小儿很可爱,

  • 标签: 《两小儿辩日》 语文教学 引导学生 逻辑 朗读课文 小学高年级
  • 简介:德国学者学术层面的中国研究始于17世纪,除了入华传教士以欧洲语言撰写的著作,该地区中国研究的开展还得益于中文图书的西传。作为早期中国研究的先驱人物,克里斯蒂安·门采尔以一册名为《小儿论》的中文图书为蓝本,编撰完成《中国古今帝王世系年表》,面向德语区读者普及中国文化历史知识。

  • 标签: 门采尔 中国研究 《小儿论》 中文图书 《中国古今帝王世系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