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日本与中国自1972年实现邦交正常化以来,互惠互利的经济关系由此得以延续。然而,战后七十年间,日本社会对战争历史观的修正,使得中日及日韩两国间的外交关系因日本的历史修正主义问题一次又一次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在对日本人历史观形成和变化的研究中,日本历史教科书作为塑造战争后代历史观的工具,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便被作为核心对象,频繁地运用于研究与讨论之中。本论文将国际关系学与叙述学和记忆学相结合,为剖析日本战争后代的战争记忆和历史观的形成提供了别树一帜的角度。通过对1972年至2016年中日关系的归纳与总结,观察每一个年代的日本历史教科书对日本侵略战争的描写及其相应的变化,目的在于:第一,厘清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关系与历史教科书的关联;通过观察历史教科书叙述的变化,对日本历史教科书研究的着眼点进行调整与纠正;第二,为现阶段中国的日本教科书研究提供新的数据,并为未来中日关系的改善提供新的思考。
简介:史書中關於梁朝宰相何敬容的描述充滿矛盾,本文認爲不同書寫方式的背後,隱含着南朝門閥、吏幹、文義三種選舉標準的衝突.本文進一步通過《梁書》《陳書》史評的對比,指出姚察、姚思廉父子對文義之士的態度存在差異,體現了文士階層對自身的反思和重新定位.梁朝至初唐的歷史書寫,使得博學善屬文日益成爲士階層的身份標誌,不僅建構了南朝文化至上的黄金時代,也從側面推動了唐代以文取士的歷史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