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vanDijk(1993)指出,话语分析应该"更加关注话语分析的社会政治文化预设和含义","学者不应该对当今世界的重大问题漠不关心,他们应该把这种关心体现在其研究中"。本文拟从互文性和再语境化的角度分析南海仲裁案"裁决"在援引《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及中菲政府文件上的一些谬误。分析表明"裁决"很难被视为一个法律文件,它更像一个政治裁决,充分反映了仲裁庭偏执的政治立场和观点。

  • 标签: 南海仲裁案 裁决 社会政治文化预设和含义 互文性 再语境化
  • 简介:摘要党中央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本文紧扣“全面从严治党”的总体要求,在多年党务工作实践中,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新规律,发现新问题,提高新本领,对于开启新时代国有企业管党治党新征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探索规律 管党治党 新征程
  • 简介:摘要巍巍唐朝,300余年历史,谱写出一段段史诗。南唐不仅冒认唐朝后人,在名号上沿用“唐”的国号,其在典章制度上也是唐朝的追随者,并潜移默化影响到宋朝制度。南唐承前启后,其历史地位当亦不可小觑。本文在分析南唐先主昪称帝过程的同时,对认祖事件进行考释,并通过受禅与认祖分析其政权合法性问题。

  • 标签: 李昪 南唐 认祖 受禅 政权合法性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贺的“神鬼论”诗派的内容,我们重点探讨了“神鬼诗”包含了诗人生命的感悟,和对审美理想的寄托;通感使贺神鬼诗歌的语言更加凝练含蓄等贺的“神鬼诗"的的“比兴寄托”的特征。

  • 标签: 李贺 &ldquo 神鬼论&rdquo 诗派 内容 比兴寄托
  • 简介:诗歌的意象是组成诗歌的重要内容,是形成作家风格的重要因素。贺诗歌中的“鬼神”意象的艺术特点,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诗歌意象以及贺诗歌意象的概说,二是贺诗歌中的鬼神意象分析,三是贺诗歌鬼神意象的成因。

  • 标签: 李贺 诗歌 鬼神意象
  • 简介:本文作者重读中国西方语言文化大师赋宁先生的论著,提出赋宁先生外语教学思想中有如下几条重要的原则:1)外语教育家也应是博古通今的人文学者及外语教学理论的实践者;2)外语学习者必须首先有本族语的文化自信,在学好本族语言和本族文化的基础上方能有效地形成外语技能和外语思维能力;3)语言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学习外语要自上而下,建立系统的观念和学习视野;4)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进行大量的外语阅读是学好外语的关键,也是锻炼扎实的外语写作能力的先决条件;5)充分注重笔头练习,使外语的能力准确地落实到写作中去;6)良好的翻译能力是一种掌握“语言炼金炉”的能力,表现在译者吃透原文后能够综合应用优美地道的母语传达原文的思想、意境和气韵。在外语学习日趋数字信息化,人工智能与机器翻译都有长足进步的今天,赋宁先生的这些外语教学思想对我国的外语学习仍具有根本的实践指导意义。

  • 标签: 人文英语 汉语基础作用 语言整体观 书面表达力 综合翻译能力
  • 简介:西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中,首次出现了"谈何容易"的词语结构。其后,士人们多次套用,以表达言谈不容许轻易和事情难做的意思,尤其是唐善作注之后,其意更是毋庸置疑。但在《非有先生论》中,通过对"谈"的词性辨析和"容易""谈何容易"的含义辨析,以及东方朔发出"谈何容易"的原因探析,我们还可揭橥出一层隐含意,即"谈论什么内容,君王的脸色会发生变化",其言外之意即进谏者所谈论的内容,君王能否在心理上接受,并深入思考,付诸行动。文中,非有先生共发了四次"谈何容易"的感叹,以表达进谏之难,吴王的脸色发生两次变化,进而行动上有所改变,最终使得吴国崛起。

  • 标签: 非有先生论 谈何容易 脸色变化 语义 心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谷梁传》范宁集解、《毛诗正义》中多有“厶地”“厶氏”的情况,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认为是俗从简便,“厶”其实即是古“某”字。在北宋,已经出现了“厶”“某”通假的说法,然而两字音形无可通之理,“厶”实际是代表阙文或疑义的标识符号,“鑯以识之,非有音义”,功能类似于古书中常见的四角空围。明正统道藏存留了陶弘景整理《真诰》的很多古本旧貌,“厶”被用作阙文标识符号;传世敦煌写本卷子中“厶”的功能近似于“△”;元刻本《朱文公校韩昌黎先生集》中“厶”则作为分隔符。诸例共同说明,尽管“厶”具有文字属性,但在古书中常被用作标识符号,不能认为是“某”之古字。

  • 标签: 陆游 古今字 标识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