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王军民(化名),1966年生,身份证地址为西部某省东菜市西曲县合王家庄镇王家庄村1组,2014年5月来江南市后租住在江南市科技创新新城建设路236号。2014年6月,王军民经人介绍进入胜龙煤炭能源采掘厂(化名)工作。

  • 标签: 工伤 事故 新城建设 科技创新 煤炭能源 身份证
  • 简介:张某,女,1969年10月出生,汉族,住西部某省五金市光明区。张某2011年1月开始在光明区舒适家具加工有限公司工作。2011年9月29日早上7时35分,张某骑电动自行车在光明区幸福路健康路交汇处由北向南过马路时,被一辆沿幸福路由西向东行驶的大货车撞倒,造成张某脾破裂等伤,肇事货车逃逸。

  • 标签: 交通事故 公司 职工 电动自行车 张某 交汇处
  • 简介:华夏出版社2017年版古典学家阿兰·布鲁姆对莎士比亚作品的解读,处处都是哲学家的深邃见解,让人大开眼界。布鲁姆探究'爱欲',他将莎士比亚比作自然之镜,认为莎士比亚只是在还原人本来的、最自然的样子,而不是刻意去创造出什么理想中的人物形象。本于自然地呈现人本身,于是忠实地记录了人的问题。因为这种'忠实',于是莎士比亚的戏剧里充满着最美好的相遇和最残酷的分离。布鲁姆指

  • 标签: 戏剧莎士比亚 爱戏剧 莎士比亚自然
  • 简介:刘涛此人,其生也晚。他若生在晚清,必是康梁门下,做一番维新保皇的大事。再往前生两千年,生在汉代,他便是个经生,那就除了毛诗还有刘诗,或者《春秋》另出一部刘传。

  • 标签: 刘涛 “推” “通” 《春秋》 毛诗
  • 简介:1934年,有一位青年给胡适写信投稿。可惜,胡适对他的小说不太欣赏,为此,还给他写了一封情词婉转的退稿信。这封信写得委婉动人,原信如下:

  • 标签: 胡适 寿生 1934年 退稿信 小说 情词
  • 简介:教室里的柯棣华课间,我坐在教室休息对面墙上.柯棣华的半身画像距离最后一排座位大约是十一点五米课堂上.学生们的目光有时会从我这里挪到画像上瞧!这个印度人,皮肤黝黑穿八路装,叉着腰,咧嘴笑露出不太整齐的牙齿

  • 标签: 河水 柯棣华 印度人 教室 画像
  • 简介:1.传说,大禹治水时很忙,身上长了虱子,他浑身被咬得又痒又痛。衣服换掉了,身上没有了虱子,可头上的虱子却怎么都弄不掉。

  • 标签: 小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简介:有人形容傅雷孤傲有如云间鹤,傅雷爱吃硬饭,他的性格也像硬米粒那般硌人,温润软糯向来不是他的美德,他的佗寂、骄矜以及突兀峻增,好比是墙上种的铁蒺藜,看起来是一种设防,却难免给他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人事上的矛盾倾轧。

  • 标签: 小说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浮梁首先是景德镇相关的。景德镇是离我家乡古县渡最近的一座城市。那时大人们常说“上镇下府”,上镇指的是去景德镇,下府是去饶州府,就是我们的县城鄱阳镇。这种说法是以昌江作为参照物,景德镇在昌江上游,饶州府在下游。

  • 标签: 景德镇 参照物 州府
  • 简介:有两类散文值得重视,一类是“智性式”的,一类是“体验式”的。前者主要凸显文本的思辨性和穿透力。后者主要凸显文本的记录性和体验感。“智性”色彩明显的散文,读之犹如在风雨夜听见雷声和看见闪电。给人金石相碰。火花四溅之感,那是一种思想带来的快意和舒坦。

  • 标签: 智性 体验式 穿透力 思辨性 记录性 散文
  • 简介:当耶思卫星电视公司的推销员德芙拉打来电话时,我礼貌地说:"因为我刚刚摔进了一个洞里,碰伤了前额,还扭了腿,所以时机实在是不合适。""我理解,"德芙拉说,"那你觉得什么时候会比较合适呢,一小时以后?""我不太确定。"我说,"这要取决于救援队到底来得有多快,还有他们是否要给我的脚打石膏。"

  • 标签: 电视公司 救援队 推销员 给我 石膏 不合适
  • 简介:你到底是谁你摸摸自己的身体.感觉妈妈的肉长在你童年的骨骼上,腰腿酸痛时,你用妈妈的表情体验疼痛。

  • 标签: 身体 妈妈 中国 当代文学 小说
  • 简介:你上次说谎是什么时候?或许是几天以前,甚至是几小时以前……也许,人类潜藏的天性中,就有“想要撒一下谎”的部分。怎样才可以跟这个天生的敌人对抗?

  • 标签: 小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简介:小时候读安徒生的《七色花》,女孩得到一朵花,一片花瓣实现一个梦想,很快地,剩下最后一片花瓣,最后一个梦想。她让一个瘸男孩,扔掉拐杖,奔跑起来。小时候读到这里,替那片花瓣怪可惜的,要是我,我留给自己,我给自己一个什么?

  • 标签: 同行 《七色花》 安徒生 梦想
  • 简介:盟约那年春天的一个黄昏,五十岁的扶树生,一个十一岁的小学生杜豆,蓦然相逢,并订下君子之约。一眨眼,七年过去了。

  • 标签: 小说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他们令我吃惊的程度是一样的。有些人早期后期作品的变化比两个作者的区别还大;有些人从年轻时开始,写作面貌多年恒定不变,似乎在用一生的时间重复同一个作品。从理论上说,两种方式都可能造就优秀作家。现实中常见的情况则是,不少写作者因审美旨趣过于偏狭,写作始终停滞在初级阶段而不自知。是的,最可怕的不是停滞,而是不自知。他们很容易终生绑定某种流派甚至某个作家,

  • 标签: 开放 自足 后期作品 写作者 审美旨趣 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