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吴兆源先生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前二十年广种薄收,小说、诗歌、散文、评论,样样都写,到了八十年代则突出主项,专攻散文,果然成绩斐然.继《杏园春秋》、《荷园梅舍》之后,又推出一部力作《竹园微雨》.三部系列散文,以独具的乡土特色和审美价值为自己的创作生涯树立起三座丰碑.吴兆源先生退休后,走进《芦荻》期刊,担任文学编辑,十五年间未曾稍歇,在看稿、收稿等编务之余,坚持创作,本书所收入的作品大多是在此间完成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令人感佩.
简介:用笔名“柳青”的并没有几个吴先生在文章中说,署名“柳青”的大有人在。这不过是吴先生故作惊人之论罢了。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末到四十年代中期,署名“柳青”在文坛经常露脸的作家不过三四人。一个是王临泰(1919-1997),江苏铜山县大王乡人,曾用笔名“雁名”、“苏文”、“柳青”、“王至宽”等,国立英士大学政治系毕业,曾任江苏省政府秘书、舟山防卫司令部秘书等职。
简介:几回合卷睡难香,披服灯前读锦囊。肺腑情浓真学问,胸怀坦荡好文章。
简介:由赵敏俐和吴思敬主编的《中国诗歌通史》是一项大工程,对从古代到当代,包括各少数民族及港澳台的中国诗歌进行了系统研究,形成了共11卷、800余万字的研究成果,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2012年出版。这其中,《中国诗歌通史·当代卷》既是距离当今最近,从时间段来看是作为收尾的整体性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又由于文体、政治等方面的原因而在相当程度上具有独特性,构成了一部完整、独立的中国当代诗歌史。
简介:自古医儒同道,在苏州这座孕育了吴门医派的历史文化名城,这种传统至今仍在延续着。不久前,我采访了苏州中医院院长葛惠男先生,他不仅是一位名医,对书法也很
简介:吴怀清(1861—1928),字莲溪,陕西山阳人。《山阳县志》第十二编《人物》“吴怀清”条对其一生有大致的描述:“祖籍湖北通山县湾里庄。乾隆问,祖父迂文随遗民定居山阳。父荫祥为人宽仁厚德,好善乐施。怀清十二岁时,赴县书院童试,名列第一。商州知州闻其名,招致幕中办理文案,由是学问日长。光绪八年(1882)赴省乡试,考中举人。十六年(1890)赴京殿试,
简介:现代绘画和现代设计之间是息息相关的,两者之间的表现手法与艺术语言各不相同,现代绘画中所诠释的是艺术家们内心深处的思想感情,而现代设计中所诠释的是设计师们通过对设计对象的内心深处的思想感情进行深入挖掘。两者之间不同的表现形式让现代绘画与现代设计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现代绘画的作用是抒发情感,现代设计则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两者之间彼此融合,展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吴冠中先生就擅长于在绘画与设计之间找寻不同的艺术效果。本文将针对吴冠中先生绘画中的现代元素设计的理念,进行探索和分析。
简介:吴绡(16157-1671),字素公,又字片霞,号冰仙,长洲(今苏州)人,琴棋书画无所不能。邹流琦《吴冰仙集小引》说:“(绡)兰心蕙质,雅善书史。……于一切琴棋弦管之艺,无不精绝。书法直通钟、王,尤善画,每经点缀,灵动如生。”这类夸赞之词,并非溢美,我们从吴绡留存的大量诗作中也能窥见一斑。
简介:杜诗"吴体",影响深远。宋代诗坛,追求变革,黄庭坚等众多诗人,宗师杜甫,将"吴体"推而广之。对《诗薮》中涉及的杜甫"吴体",以及欧阳修、黄庭坚、张耒三人的诗作,进行详尽的格律分析,可厘清杜甫"吴体"与宋诗的内在联系以及其继承关系。
简介:自2004年5月浙江省委作出建没平安浙江的决策部署以来,浙江各地紧紧围绕“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宽领域、大方位、多层面地推进平安建设,取得累累硕果。目前,嘉兴、舟山、丽水3个市和杭州市上城区等54个县(市、区)连续8年获得平安市、平安县(市、区)的称号。沉甸甸的平安牌和平安鼎里,凝结了各地群众和平安建设工作者的辛勤与汗水。发生在百姓身边一个个鲜活事例,既是对平安浙江建设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群众参与平安浙江创建的生动教材。
简介:这是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这是近一百年来世界艺术史上由三位师出同门的华裔画家用一生的艺术实践创造的一个传奇。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同样出自杭州艺专校长、中国现代艺术之父——林风眠门下的三位青年画家,怀揣着艺术梦想,先后远渡重洋来到巴黎,学习西洋绘画艺术。他们就是被称为“留法三剑客”的吴冠中、朱德群、赵无极。60多年后,他们从不同的路径发展成为当代世界美术史上声名赫赫的三位大家。
吴兆源先生的散文世界
为什么是这个柳青——答吴心海先生
吴向东先生《考田山人》读后感
评吴思敬主编《中国诗歌通史·当代卷》
吴门医派的跋涉者葛惠男
集句诗史:论清末民初吴怀清的《借浇集》
现代元素在绘画中的探索——以吴冠中画为例
穿越式的“七夕”——吴绡《七夕》诗读札
杜诗“吴体”与宋诗传承——胡应麟《诗薮》引诗考辨
让平安和谐的春风吹拂吴山越水--浙江省深化平安建设纪事
“留法三剑客”演绎画坛传奇——吴冠中、朱德群、赵无极的艺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