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席勒格的讥讽说席勒格在哲学思想上受到费希特和谢林的影响,他的理论有时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例如他把莎士比亚说成是“半神”、“先知”、“高级守护精灵”等等,都使人有神秘惝恍的虚浮之感。在美学观点上,他和他的兄弟弗里德里希创“讥讽说”(ironic)。黑格尔在《美学》中曾对此说(《美学》朱光潜译本译作“滑稽说”)加以剖析和批判,读者可参阅。席勒格也运用了“讥讽说”去分析莎士比亚使悲剧性和喜剧性互相交迭的手法,以印证自己的观点。他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可以用一种讥讽的观点来加以考察,而并不混淆区别善与恶的永恒标志。”照他看来,莎士比亚也是按照这种原则来写作的。这种强古人以从己意的说法,显然是牵强附会的,莎士比亚打破古典主义的传统,使用了悲剧性与喜剧
简介:摘要《围城》是中国著名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先生所著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表面看“围城”二字含义是小说中的一段对话描写,将婚姻比作“被困的城堡”,“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这种比喻揭示了处于婚姻恋爱状态中人们的复杂心态,同时也是对人伦关系中夫妇关系的嘲讽,但实际上整部小说反映的内容远比上述含义更为深广,作者钱钟书先生将这种纠结繁杂的心态倾向扩展到了人生百态,万事万物,包括学业、职业、人生愿望等各个方面。小说中心内容描写了主人公方鸿渐进出于学业、事业、爱情、家庭几座“围城”,结果屡屡失败。屡经龌龊肮脏、是是非非、尔虞我诈、纠结苦闷终于使方鸿渐不堪忍受,不断渴望冲出“围城”,却又不得不进入另一个“围城”。作者通过方鸿渐的人生际遇营造出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围城”世界,它既是一本探讨婚姻家庭困境的情爱故事,也是一部剖析现代中国社会一部分人劣根性的文学杰作。
简介:<正>显然,在曹禺所有的剧作中,《北京人》是最富于文化意蕴和文化丰采的。它不属于那类从一般社会学或政治学的角度透视生活的作品,虽然它也有一个构置得颇为精巧复杂的表层故事情节框架──封建家长曾皓与儿媳曾思懿的勾心斗角;长子曾文清和表妹愫方及曾思懿三者之间的感情纠葛;曾皓与江泰的翁婿反目,曾文彩与曾思懿的姑嫂勃谿,孙子曾霆与瑞贞的夫妻不和,如此等等,但剧本的主旨并没有停留在暴露封建大家庭的罪恶这样一个较为浅显的层面,而是借助于一个封建大家庭的解体,折射出对传统文化异化人的严峻批判,并通过讴歌原始时代“北京人”的生命强力,发出了人性复归的热切呼唤。应该说,这才是《北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