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虫鸣,即自然之声。犹如,风声、雨声、海声和草浪声。临风听虫鸣,是农业文明中的一种休闲方式。它以静谧、幽远、深沉为宗旨,因此,它总与心灵产生共鸣。例如,南宋诗人曹豳《春暮》:"门外无人问落花,绿茵冉冉遍天涯。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是感伤之作,是凭借听蛙发感慨的话,唐诗人虞世南的《蝉》:"垂矮饮清露,流响出梳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则是借蝉声道出了自己的人格高洁之美。所以说,聆听虫鸣常常与一个人的生存之境和忧乐有关。譬如,一个壮士,在出征途中听得声声虫鸣,就会生发故园之情,因而马步也显得沉重起来;又如,一个心有报国之志,却无施展才华之机会的归隐者,听得虫鸣,心中就会产生哀怨和忧虑。
简介:一、城镇需要示范毋庸置疑,上海世博会自然要把中国最好的东西展示给世界。凡参展的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也一样,拿来的都是他们引以为荣的最高文化成果和科技进步的成就,谁有粉不往脸上擦?令人惊异的是,世博会上还要展览一个中国的小城镇,带有示范性质,既代表中国城镇发展的现实与未来,又具备典范价值、样本的意义。
简介: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大城市已成为小资盘旋的据点,他们走的似乎是一条城市包围农村的道路.燎原之势下,中小城市这场攻坚战如何打响?远离了喧嚣的大都会,地方上是否也有小资们在享受优雅的格调生活?……
简介:还是六十多年前,也就在苏州解放前大半年,在苏北盐阜解放区,凡一、钱璎、石朋和我奉调随军南下到苏州工作,钱大姐要生了孩子才走,这孩子便是后来《姑苏晚报》主编凡晓旺,现也退休一两年了。谁知我们一到江边白蒲镇就停下来,一停就是大半年,正好学政策和苏州文教情况。一天,忽然来了一批风尘仆仆、颇为狼狈、其中就有陆文夫、滕凤章等的泰州、泰兴一带进步青年,他们跑到淮安读建大,谁知学校业已解散,留守的只好劝他们赶上我们。反正都是革命,他们又急匆匆地赶过来。淮安离这里几百里地,那时多年的战争刚刚止歇,人们只有背背包,开动自己的双脚车。又不知我们何时渡江,焦急可以想见。我似乎还参与将他们引见,当时我们领队是英年早逝的吴迪人(后为苏州市委书记),凡一和他很熟,吸收顺利,我很高兴,因为我们都爱好文艺,年龄也差不多(那时我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