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我要说的是小说和现实的不同,我称作小说的异质性。尽管小说是来自于现实,但当现实进入小说,无论量还是质,就都起了变化。首先举一段引文,引自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
简介:<正>雷达在《论世纪眼光与新状态文学》(《文艺争鸣》1994年5期)一文中指出:一切都非单因单果,每进一步,必会牵动民族历史文化传统、文化心理和整个民族生存的方方面面,于是,一种更深广的反思开始了,它围绕着如何重新认识自己,认识民族和历史的现状,试图开出重铸民族灵魂的道路.这一思考重心的迁移,归根结底,就是思索我们的生存状态一先不忙下结论我们“是什么”,先弄清“我们在哪儿”.正是在研诘生存状态这—点上,我们与西方思潮具有某种“同构性”,但国情的悬殊,又使之具有“异质性”.抓住写生存状态一枢机,不但可以抓住它与以往创作潮流相互区别的特质,而且以此为轴心辐射开来,可以打通它与20世纪人文思潮,与当代中国现实,以及与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的诸多关系.新状态文学决不应只是一个空壳,决不应只是满足于写
简介:戗着写:与常识、惯性背道而驰的异质性写作任何理论一旦演变成套路,面目就变得可疑,在抛开海明威的冰山理论与卡佛的极简主义不谈的前提下,窃以为乔土的《冰冷》(刊载于《都市》2016年第10期)是一个以自我指涉为笔法裹挟着故事朝前推进的短篇小说,其态势却是一种与常识、惯性背道而驰的异质性写作.戗着写的特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从故事中间起笔的穿梭式写作:小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将结尾悬置的倒叙,也不是线性推进方式,自然也不是两条线索的平行叙述,而是一种从中间起笔的穿梭式写作,在不停闪进闪回的交错叙述中,殊途同归地涌向故事结尾.
简介:柳永有一首写杭州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蛾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一位诗友切磋于我说:《望海潮》上片在“烟柳画桥”的一片承平气象中,插入“怒涛卷霜雪”,“怒”字会否破坏整个“清嘉”的氛围?诗友所提乃诗歌中不同性质的意象即异质意象之间的谐切问题。细按此词,上片起头为“提”,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挈出描写的两个重点:“东南形胜”和“都会繁华”。以下为“承”。“烟柳画桥”三句和“市列珠玑”三句写“繁华”,“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写“形胜”。这样写,突出了杭州的两个主要特色:地理上有钱塘江之天险,经济上得大都会之富足。两者都是客观存在的景象,也是诗人着意表述的亮点,统一于赞美杭州之主旨,并不矛盾。
简介:在《离骚》中:“美人”意象在不同的上下文中有不同的含义:即以美人自比;以神女(传说中的“美人”)比君王;以弃妇(被抛弃的“美人”)比逐臣。对“美入”意象的分析还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切地理解屈原的处境及其悲剧性格的症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