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他在床上躺了两天,然后,来到他儿子的坟前。他摇摇头,这坟里面明明是的,为什么鉴定结果胡小虎不是他儿子?

  • 标签: 小说 文学 文学作品 当代作品
  • 简介:课间休息的时候,一群小麻雀在教室外边的走廊里,叽叽喳喳地传来一张纸条,上边写着“我抱起砖头就没法抱你,我放下砖头就没法养你。”我展开纸条一看,这多么像大大你写给我的。

  • 标签: 小说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熟悉“院长”这个称呼的,大约应当是六十开外的西师人了。不才前几年已过花甲;1989-1990年间师从吕进老师在西师中国新诗研究所做访问学者,头尾两年,勉强算是一个来去匆匆的西师人。

  • 标签: 院长 中国新诗研究所 方敬 访问学者 吕进
  • 简介:郑逸梅在《尺牍丛话》中记录这样一件事:“予幼时,不能做书,而颇以人之鱼雁往来为可羡。一日,予乃约同学某,互作一书,而同赴邮局投寄。越日,绿衣使来,予得某书,而某得予书,各展诵以为笑乐。

  • 标签: 手札读 方英文手札 读方英文
  • 简介:难忘敬伯伯和蔼可亲的笑容,难忘敬伯伯的谆谆教导……多少个难忘汇在一起,深深铭刻在我心上。由于父亲李孝传和敬伯伯是好朋友。儿时,父亲到敬伯伯家,常常带上我。他们谈古论今,我呢,就在一旁剥敬伯伯请我吃的大红橘。在我眼里,他个儿不太高,瘦瘦的,脸上总是持着慈祥的笑容。

  • 标签: 方敬 笑容 父亲
  • 简介:前年(2012年)深秋的一天,作家孙侃来电,说他想为《文史我鉴》写一篇关于“七月派”诗人然的文章。我一时语塞,颇为犹豫。之所以犹豫,是因为首册《文史我鉴》结集出版不久,就有读者著文批评说,入选那一集子的某些作家,如冀疬、鲁彦“在通行的文学史上似乎只留下了名字”,因为他们“似乎并没有留下令人信服的著作”。

  • 标签: “七月派”诗人 文学史 作家 文史
  • 简介:爱,永恒的主题。生活是诗的源泉,爱是诗的生命。在现实生活中,到处都有诗的矿藏。只有诗人敏锐的目光,才能触发,才能升华为爱,才能从中获得诗。诗中的爱是广阔的。《爱》是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爱,对生活的爱。大自然的一切景物,在诗人的孕育中,都注入了爱。

  • 标签: 《爱》 方敬 现实生活 诗人 才能 大自然
  • 简介:题目上的两个词是从莫言获诺奖后出版的第1本书《盛典一一诺奖之行》中摘来的。那里面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谦卑退让,但在文学创作中必须颐指气使,独断专行”。莫言有很多话朴实到家,深刻到底,这句话也是这样。

  • 标签: 谦卑 方敬 选集 日常生活 文学创作 莫言
  • 简介:笔者敬爱的老诗人敬生前对笔者多有教诲和爱护,笔者曾在祝贺中国新诗研究所建所十周年的时候写过的一篇文章即《学识和灵魂上的乳娘》中谈到笔者对他的亲切感受,觉得他既像一位爷爷,又像一位父亲,更像一位兄长。

  • 标签: 百年纪念 方敬 诗人 中国新诗研究所 诞辰 感受
  • 简介:1949年5月3日下午,然身穿整沽的铁灰色中山装,和冀汸在杭州中山中路方正大茶庄门口,欢呼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入城式,他们身后是杭州“安徽中学”的师生。此时,然的一个身份是杭州安徽中学的校长,另一个身份则是中共浙东游击队杭州联络点的负责人。所以此时此刻,他在激动之余还有一股极大的宽慰——在安徽中学成为浙东游击队联络点期间,他所付Ⅲ的辛劳、所经历的冒险,一时无法道尽!

  • 标签: “七月派”诗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 歌者 1949年 中山装 游击队
  • 简介:我与金同是胶州人,2012年春节回乡,张锐强兄设宴款待,金亦在,我们才第一次见面。虽然我们皆在北京,但都杂事甚多,故一年也难得一见。金的事迹,我也通过朋友断断续续了解到一些,也为他的成绩感到骄傲。起初,金在胶州做记者,他写诗和小说,年少又富才华,长发飘飘,与世不协,因此难免人情世故不够周全,难免与身边的人有摩擦。之后,金辞职,离开胶州,毅然做起了"北漂",开始"触电"。

  • 标签: 宋方 小说情节 张锐 火锅店 中国电影 先锋小说
  • 简介:虽然生生死死是这个世界上谁也无法抗拒的规律,但是,我在感情上最难以接受的仍然是亲人、师友的永远离去,那种深入骨髓的疼痛有时候会让人产生一种对现实生命的疑虑。然而,面对生命递变的法则,我们又别无选择。在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就面临了两次失去恩师的打击。

  • 标签: 恩师 教授 方敬 智慧 精神 生命
  • 简介:敬(1914—1996)是中国20世纪重要诗人、作家、文学翻译家。他出生于万州,长期在北碚工作,所以他是重庆的文化名人,重庆的骄傲。今年适逢敬诞生100周年,理应隆重庆祝,深情缅怀。我认为,迄今为止,学界对方敬的研究还远远不够。以此为契机,弥补这一缺失,是完全必要的。

  • 标签: 方敬 中国 新时期 诗坛 文学翻译家 20世纪
  • 简介:第一次见到敬先生,是20世纪70年代末重庆市文艺界举行的一次诗歌朗诵会上。记得老朗诵的诗是写一个老农民第一次到北京,其中有一句我印象特别深,好像是:天安门,嘿,好大一个晒谷场!

  • 标签: 百年诞辰 方敬 20世纪70年代 纪念 朗诵会 文艺界
  • 简介:敬同志是我国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翻译家和教育家。我第一次见到他是在上世纪的1951年初,我在重庆大学外文系当学生的时候。在我们二年级时要开翻译课,系主任周考成老师对我们说,本想请敬老师来教你们,可是他因社会工作太多,婉言谢绝了。系主任要我们派代表登门亲自再去请。

  • 标签: 诞辰100周年 方敬 同志 诗人 纪念 关怀
  • 简介:上世纪70年代末期,被“文革”“砸烂”的重庆市文联恢复工作。原市文联主席、著名创造社诗人邓均吾在劫难中被迫害致死。此时此际,恢复工作后的新文联主席一职,似乎非敬莫属了。敬同志出任市文联主席时虽已年逾花甲,但在我的记忆中,他还是经常出席文艺界的一些聚会。神态慈祥和善,说话轻言细语。每有发言,总是简洁明快,直捷了当谈文学艺术问题,极少官腔、套话。这一点留给我十分深刻的印象。

  • 标签: 方敬 交往 老人 追忆 鲁迅 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