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身处天子脚下的北京人总是一副见多识广的样子,懒散而处变不惊。四十多年生活在这里,我把整个北京都当作一座旧宫殿……建筑它,出自时间的手笔。我像廊柱的蠹虫,默默啃食并消化其中微小的残渣。尽管,我猜测天堂有着紫禁城那样的金色屋顶,但居京三十多年,使我习惯了故宫的华丽。从摇晃、拥塞的103路公共汽车里,我看见角楼,并对它遗世独立的美无动于衷。

  • 标签: 公共汽车 北京人 紫禁城
  • 简介:<正>那年三月,表姐的好友出嫁,我随她去霞沟做客。从宜宾火车站出发,坐了4小时火车,在一个小站下车,沿着铁路走了1小时,再岔上羊肠小道又走了1小时,终于到了这个叫霞沟的地方。我说:"我们应该骑两头驴来。"表姐眨眨眼说:"你会觉得来得值的。"到了村口,不用别人解释,一看便知晓了霞沟的由来:两山形成一个夹沟,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由山

  • 标签: 新娘 火车站 小时 老人 养父母 紫色
  • 简介:本书的研究对象扫山房,是我国出版文化史上一家著名的书坊,扫山房由苏州洞庭望族——席氏家族成员所创设,世代相传,有着近两百年的发展历史。本书以历史时间为序,对扫山房发展史上的一些关键性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考订了扫山房的创办年代、创办人及其发展史上重要人物的生平与交游,纠正了当前学界关于扫山房发展历史诸说中的错误之处;考察了该书坊

  • 标签: 扫叶山房 出版文化 历史时间 创办人 洞庭
  • 简介:明天是大年三十,明天出发。自驾游,信马由缰,目的不太明确,只是往广西那边走,计划绕开大城市,在广西的小城镇兜一个圈子回来,那边属于南方,冬日毕竟温暖,可以躲过西北的严寒。想的是随遇而安的舒展,想的是走走停停的自在,我们的年纪已经有资格这样惬意,这样奢侈。同行者有屈、刘和顾三人,四人一车,AA制,谁心里都没有负担。车也不是什么好车,1.6排量的国产“中华”,款式很洋气,其实很普通,一个简单的代步工具罢了。

  • 标签: 叶广芩 散文 札记 自驾游 大城市 小城镇
  • 简介:1949年1月7日,叶圣陶偕妻离沪赴港,于2月27日在香港与柳亚子、郑振铎、宋云彬、傅彬然等一道,乘坐苏联货船北上解放区。关于叶圣陶离开上海的原因,历来的研究都认为是国统区环境恶化,他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中国共产党诚意邀请之故。此说本自叶圣陶1948年的日记:(11月2日)杜守素来,谈近事,致远方之意,谢之。(12月19日)觉农来,为远方致意,余再度谢之。(12月28日)暂拟偕墨一游,缘是心不宁定,竟夕未得好睡。不过叶圣陶在香港又写下"仲华亦过分小心,谓余出来为佳,留沪不妥。余于此终未能深信。若不为有事可做,仅为避扰,绝不欲有此一行也"的话。可见他离开上海并不完全是为了"避扰",

  • 标签: 1949年 叶圣陶 中国共产党 1948年 环境恶化 人身安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一)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陶晶孙可以说是一位非常特殊的作家,其自身经历和文学创作都实践着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混血儿"的定位。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顶着"汉奸"、"落水文人"的污名,相关研究也非常匮乏。尽管这些年来关于陶晶孙的研究渐渐多了起来,但往往都集中于他1940年代之前的文学活动以及1950年代之后的日文作品,对于其"附逆"时期1940年代的创作或很少涉及或语焉不详。1992年刘平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第4期上发表《陶晶孙的文学创作及文学活动》一文,从陶晶孙1920年与郭沫若等人创办同人杂志《Green》到陶去世后由其妻整理出版的《给日本的遗书》,

  • 标签: 陶晶孙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作品 中国现代文学史 考论 文艺
  • 简介:<正>丁永才先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就成为呼伦贝尔最具代表性的实力派青年诗人,之后几十年间,孜孜不倦,诗情不减,曾作为代表诗人被写进当代中国文学史。每每多有佳作问世,他出版过诗集《雄性意识》、诗歌散文集《未了情缘》,还主编过呼伦贝尔大型诗集等,壬辰岁尾出版的这本《心灵之旅》,是他自谦地介

  • 标签: 霜白 心灵之旅 永才 诗三十 五十弦 清亮亮
  • 简介:燮的《原诗》写于布瓦洛《诗的艺术》创作的前后10年内。两位文学理论家以同样批判性的眼光观照了作家所处的文学环境,并且有共性地认为真正的成熟,不是否定他物存在,而是鼓励和包容不同的声音。古为今用的标准就在于,我们应该做的就是找到有利于当下文学发展的部分,使得文学自身强大起来。

  • 标签: 《原诗》 古典文学 叶燮 艺术 正视 文学理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