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广义的文学,包括人类一切有创造力的语言和文字。并非作家的专属领地,本刊新开设“民间语文”栏目为作家以外更多的人开辟表达空间,展示旧文学标准常常忽略的各种日常体语文:日记、书信、传说、讲辞、顺口溜、广告、应用文、回忆录以及一切新方言和新行话,力求获得更广阔的文学视域。在我们看来,一则精彩的启事,可以比一部乏味:的长篇小说更具艺术的力量。一句流行的习语,也可以比一百本矫饰的散文更能成为人们认识社会的人口。民间语文是文学的纵深,是文化与自然的触面,语言与生命的结合部。作为在人类生存实践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的语文行为。它的自发性属与实用品格,最能呈现出主流话语对生命的定制,也最能呈现出生命对主流话语的消解;它最能揭示传统的滞积,又最能传感创新的勃动,它常常比文人写作更直接更最敏更鲜明地标示出一个民族特定的文化方位。在这一期里,我们选编了几则六十年代的日记和书信,参照另外几则九十年代的语言资料,以助读者在比较中感受到汉语言的现代历程和潮向。这当然只是第一步尝试。民间语文是大众的工作,我们欢迎一切有心的读者,为我们发现、收集、整理和提供更多的资料,成为我们这个栏目的客座专家,使民间语文从历史的暗处浮出地表,得到应有的研究与评价。“民间语文?
简介: 有人说,生活就像是一个问题篓子,这边的问题刚刚补好,那边的问题又漏了出来.生命不息,问题不止,人生就是一个不停地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就像是一道不知道答案的方程,不知道有没有解,不知道有多少解,也不知道哪个解才是最好的.……
简介:<正>在二十世纪无英雄反英雄的文化背景下,似乎再没有象《伊利昂纪》、《埃涅阿斯纪》这样的史诗问世了。是荷马和维吉尔等人开创的传统灭绝了,还是他们在其作品中埋伏的无尽的史诗契机的种子,已发芽成长并必然地形成全新的史诗之林的格局?E·庞德的《诗章》、W·C·威廉斯的《裴特森》以及艾略特的《荒原》等,是从天而降的“现代派”还是荷马和维吉尔传统的巧妙继承和发展?在被机器电子进化论相对论心理分析核武器多元多极等改变了的新文明下,作为文学批评术语的史诗,该有什么样的定义?欧洲史诗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模式?这些象史诗本身一样博大精深的问题,远非笔者能企图回答的。这篇小议式的文章努力提供的,只能是找出其中一些答案的思路。勾划欧洲史诗的“模式”,其实是试图发现史诗的定义。然而,给包容了《伊利昂纪》、《序曲》等作品的这样一种文学样式下个简单定义,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里所谓的模式,指的是欧洲古今史诗之间的相互联系。E·庞德在其《阅读入门》中称史诗为“一部包含着历史的诗作”;玛
简介:在世界文学史上,爱情题材是个常盛不衰的题材类别。这是因为,爱情不但是人类伦理生活的一项主要而且重要的内容,而且也是揭示特定的伦理世界的性状、显明该世界中伦理生活之特征的重要指标。通过描写爱情,一方面可以呈示生活的好的一面,给人以美的享受也给人以希望,给人以爱和建设身置其中的世界的动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探讨生活的坏的一面,使人警醒、审慎从而更好地经营自己的人生,抑或,暴露特定的伦理关系对人性本身的毁改,从而使人在更高的程度上去认识、理解爱情这种现象。不过,这是就文学史中爱情题材创作的理想主义一般而言的。如果我们细心分析和审读一下这类创作的具体情形的话,我们就会发现,爱情题材创作除了一般地体现了以上两个方面的意义之外,还必然地向我们传达了许多隐藏在人的心理深处的、不易被明察的文化内涵。这就是,东西方情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我当然不想说它们从形式到内容都完全不同,这是废话;我想说的是,二者体现着两种不同的人的现实,二者在实现人的本质上程度非常不同以至相差悬殊,因而在与一般真理相同一上便有了强与弱、高与低的差别。大体说来,在以爱的方式“述说”人本身固有的相关的内容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