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1中国的古镇一直是我想触及的题目。但是面对中国如此广博的土地与这样深邃的历史,挑选一个适合下笔的古镇似乎不是易事。从江南水乡到塞北大漠,古镇都是别具风情。江浙的古镇的精致细腻,关外古镇的雄浑粗糙,在闽南两广的古镇则具有极强的客家文化和民族穿透

  • 标签: 古镇 客家文化 江南水乡 闽南 西南民族大学 江浙
  • 简介:谢延信本来不姓谢,姓刘。在豫北的车村,刘姓是第一大姓,谢姓是第二大姓。多少年后,谢延信想起和兰娥的好,眼前还像放电影。

  • 标签: 重量 生命 谢延信
  • 简介:回到,我生命中的鱼回到水里,兽回到丛林,鸟回到空中,粮食和蔬菜回到它们的田野,水回到河流,我回到自然,这样,我就不再是我.

  • 标签: 组诗 重量
  • 简介:经过村庄豁开的石圈里三头牦牛在反刍夕阳我经过时,它们抬头看了看又在草垛上撕了把黄草——

  • 标签: 重量 灵魂 时间
  • 简介:福楼拜曾说:“写作是一种生活方式。”这话被无数当代作家、诗人所认同,但如何使这种生活方式更好地接近文学、更好地传承文学的核心精神,则要求作家和诗人要有一种文学抱负。“文学抱负”是秘鲁小说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喜欢用的词,他在《给青年小说家的信》一书中认为:“献身文学的抱负和求取名利是完全不同的。”也许,在这个有太多主流价值能保证作家走向世俗成功的时代,所谓的“文学抱负”,就是一种自由、独立、创造的精神,它渴望在现有的秩序中出走,以寻找到新的写作激情。就此而言,在任何时代,文学的探索精神、先锋意识都不会终结,除非一切的“文学抱负”均已死亡。略萨在谈及“文学抱负”时,将它同“反抗精神”一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说:“重要的是对现实生活的拒绝和批评应该坚决、彻底和深入,永远保持这样的行动热情——如同堂吉诃德那样挺起长矛冲向风车,即用敏锐和短暂的虚构天地通过幻想的方式来代替这个经过生活体验的具体和客观的世界。但是,尽管这样的行动是幻想性质的,是通过主观、想象、非历史的方式进行的,可是最终会在现实世界里,即有血有肉的人们的生活里,产生长期的精神效果。”“关于现实生活的这种怀疑态度,即文学存在的秘密理由——也是文学抱负存在的理由,决定了文学能够给我们提供关于特定时代的惟一的证据。”是的,真正的写作者必定不会放弃反抗和怀疑,也不会丧失自己的文学抱负,他永远是一个“孤独的个人”(本雅明语),唯有如此,他才能一直坚持向文学的腹地进发。

  • 标签: 诗歌 生活方式 当代作家 反抗精神 现实生活 现实世界
  • 简介:课本上告诉我们,人类每天生活在空气中,但你感觉到空气的存在了吗?难道空气无色无味连重量都没有吗?如果有为什么感觉不到呢?今天一起去给空气称(chēng)称重量吧!

  • 标签: 空气 重量 感觉
  • 简介:陈谦非常有限的短篇小说从不同的视角触摸人生的困境,题材新,开掘深,探索现实生活中人性的密码,这是她短篇的重要内核。

  • 标签: 短篇小说 透视生活 短篇的艺术
  • 简介:文人总爱说乡村是一首田园诗,说乡村是草色迷离的逍遥世界,其实有些过于浪漫。或许那是一种情怀,兼有隐逸、淡定的意味,像陶渊明。但与特定的现实相比,还是过于轻巧。不错,乡村的风光是很美,如果环境没有被污染,空气会很新鲜,河水也清澈,那是很有韵致。但是,如果自然灾害来了,如果病痛降临了,最束手无策的,就是乡村。

  • 标签: 乡村 重量 医院 自然灾害 田园诗 陶渊明
  • 简介:后来,母亲就是在搬动一口气满身大汗,上气不接下气却无法把一口气从体外,搬到体内费劲地张口,变换嘴形想让一口气好走些时而,母亲用手指指胸膛,再看看我们一脸的痛楚

  • 标签: 口气 重量 母亲
  • 简介:董培伦先生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会副主任,诗人。创作出版了《沉默的约会》、《浪漫岁月》、《温馨的梦幻》、《蚌姑娘——董培伦叙事诗选》等五部诗集,其中,《沉默的约会——董培伦爱情诗选》是从他所创作的近200首爱情诗中精选出来的一个选本,共170首。

  • 标签: 诗歌创作论 重量 生命 协会会员 中国作家 作家协会
  • 简介:作为“神话重述”系列之一,珍妮特·温特森的小说《重量》不仅在内容上安排背负苍天的阿特拉斯最终放下宇宙,让为生活所困的当代叙述者不断出走,为这些人物设想了放下重负的种种可能,而且在叙述实践上放下“宏大叙事”和“影响的焦虑”等重负,通过复调型私人叙事、杂语和时空体对话等异质化叙述方式思考存在的个体特异性和荒诞性、责任的必然性和自由的相对性,赋予了古典神话以当代意义和新的生命力.

  • 标签: 珍妮特·温特森 《重量》 神话重述 异质化叙述 存在主义
  • 简介:摘要本文参考了其他学者对滕华睿《建构现代中国的藏传佛教徒》的评论,对滕氏“佛教是现代汉藏民族间的桥梁”这一观点进行了论证,最终得出文化共享是国家认同和建构中的重要心理基础。

  • 标签: 民族 宗教共同体 民国 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