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2006年6月2日—5日,由海南省作家协会《天涯》杂志社、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上海大学中国当代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中国当代乡村建设国际研讨会”在海口召开。来自北京、上海、武汉、广州、香港、日本的学者、作家温铁军、曹锦清、康晓光、贺雪峰、刘健芝、武藤一羊、孙晓忠、薛毅、雷启立、周立、陈应松、摩罗、毛尖、倪伟、黄灯、张炼红、冷嘉、朱善杰、徐志伟及海南本地的学者、作家弘陶、韩少功、蒋子丹、孔见、李少君、邱建生、崽崽、单正平、孙绍先、晓剑、伍立杨、王雁翎、朱东海等四十多人与会。会议期间,与会者就中国乡村建设的诸多问题展开讨论,还实地考察了海南的生态文明村建设。下面刊载的,就是本次研讨会的部分内容,以期更进一步的深入思考与探讨。
简介:当我写上这个题目时,我的心情是相当沉重的,而农民生存状态的日益严峻,又迫使我不断增强奋笔疾书的使命感.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民国家,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最大问题.半个多世纪来,中国农民事实上已经经历了几次重大的解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农民从"三座大山"的剥削和压迫下解放出来,做了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包产到户的创举,使农民从饥饿半饥饿中解放出来,逐步过上了温饱和小康生活;村民自治的推行,使农民从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开始向民主政治的大道迈进.难道今天我们还需要再提解放农民吗?
简介: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在怎样看待市场经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问题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会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主张“先富裕,后文明”,导致一些地方出现了“精神滑坡”现象;另一种则认为,市场经济会冲击精神文明建设,主张“要文明,不要繁荣”,不同程度地排斥市场经济,致使有些地方市场经济发展缓慢,出现了改革不前的僵局。笔者认为,用市场经济排斥精神文明或用精神文明排斥市场经济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市场经济与精神文明是相促关系,而不是冲突关系。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精神文明建设,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