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知识的耐用性将大幅度减少,比起人的生命短得多。将来一个人曾经在某大学获得某种学位,并不能代表他对某个学术领域有足够认识,人们亦不能期望一生中只做一份工作或从事同一行业。教育程度再不以学历为衡量,而是以一个“终身学习户口”概念代替。二、教育再无专利,大学教育的垄断会彻底崩溃。因为科技的进步,人们观念的改变,使教育越来越趋向全球化。按这个趋势将出现各种形式的大学,有些是实体大学,有些是虚拟的网上大学。三、学习可以多点“进入”和多点“退出”。就是说一生之中每个人都会随自己的需要多次进出教育体系,而不是现在一定要某年龄读某书,读完某书升某班。所受教育可能以护照形式记录,并随身携带进出教育体系。四、现在一般来说是“教大于学”(即教师决定学生学什么),将来是“学大于教”(即是学生决定教师教什么)。尤其是当办学经费跟学生走的时候,更加是市场主宰一切。五、每个人的学习时间有限,各办学机构自然要竞争,教学要形象化才有吸引力。将来出现明星教授或者最前卫的大学并不奇怪,归根到底这是一个信息社会。六、将来单一学历越来越少。一个学士学位不知代表什么,是教了3年、学了3年、见了3年、坐了3年,还是什么?总之一切要重新界定。...
简介:<正>一、这是人民的愿望自从社会主义建设大跃进以来,在各个战线上,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一些名字是十分响亮的,如武松、罗成、穆桂英、花木兰、黄忠、赵云、诸葛亮等等,人们把他们当作学习的榜样,当作自己的骄傲,当作比勇敢、比干劲、比智慧的标兵,甚至用他们的名字命名自己的生产队;这些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所尊敬的英雄的名字,已经成为人所共知的,最大众化的勤劳、勇敢、智慧的代名词。尽管他们都是古代文艺作品中的英雄人物,但在今天,在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里,人们却通过自己的想象,又赋予古人以新的生命,好象他们仍然活在我们身边,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活在我们新时代每一个英雄的身上。为什么这些文艺作品中的古代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