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职业画家与世俗绘画一直被认为是粗鄙的而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因其不单纯诉诸美学需求而更重功能上的实用价值,对其研究也处在边缘化状态。高居翰的研究表明职业画家不是美术史的言说主体而不具有话语权,故而世俗绘画不能成为艺术史发展的主线,但却能反映出商业语境下艺术的发展。并且宫廷绘画与世俗绘画、文人画家与职业画家之间也存在互动关系。高氏对世俗绘画进行的严肃关注和深入探究,对于扩大研究视野、探索新的艺术史书写结构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标签: 怡情 图像 世俗绘画
  • 简介:~~

  • 标签: 诗忆
  • 简介:兰花数笔兰花山上来,一生心血好培栽。任人论说有长短,本性幽香常自开。

  • 标签: 诗词 文学 文学作品 诗集
  • 简介:山谷道人的传世书法与诗仙李白的传世诗篇在同样命运多舛的官场失意之后,共同演绎出了一幅近乎完美的跨越时空却又两心相照的佳作。本文试图通过对黄山谷书作中用笔、结字、章法的分析,在技法层面解析此传世书法的整体特点,从而体会其长枪大戟、出神入化的草书境界以及勇于革新、张扬个性、宣泄情感的草书理念。

  • 标签: 尚意 叛逆 张扬个性 变幻莫测
  • 简介:惠洪《冷斋夜话》记载:"东坡《海棠》曰:‘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银烛照红妆。’又曰:‘我携此石归,袖中有东海。’山谷曰:‘此皆谓之句中眼,学者不知此妙语,韵终不胜。’"以句中有眼论诗而重意韵,所引东坡诗句的特点是意在言外,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这也是禅门"活句"的机趣。追求"句中眼"是山谷法的核心,黄庭坚说:"请读老杜,精其句法,每作一篇,必使有意为一篇之主,乃能成一家,不徒老笔砚、玩岁月矣。"句法是山谷诗学的入口,也

  • 标签: 书法诗 诗法 黄书法
  • 简介:明中叶吴门地区物阜民丰,文脉兴盛,称东南翘楚。读书人的激增与科举出仕的有限使吴中积留了大量的文人士子,他们多是饱读诗书,精于文艺,书画诗文既是其生活消遗、社交媒介,也是博得时名、获取生活依靠的资本,詹景凤尝云:“吴俗善自标致,相为引重,又地当东南都会,声宜于传闻也。”

  • 标签: 落花诗 画史 明中叶 读书人 东南 生活
  • 简介:中国古代文学和乐舞的学科边缘交叉是一个亟待拓展和研究的课题。本文以汉代诗歌和乐舞的关系为切入点,将汉文学乐府歌和汉乐舞相结合,是基于对中国古代乐舞综合性质的认同和考定。将汉代歌看作是汉代乐舞的“脚本”或“台本”,即舞辞。同时结合歌的文学语言价值,在对歌语言的文本细读中找到乐舞艺术语言的“蛛丝马迹”,从而为我们捕捉、理清、认知汉代乐舞找到一个文学依据,为已经消失、不可见的汉代乐舞找到艺术之根,更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研究开拓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和领域。本文立足于古代、乐、舞三位一体的基本史观1,参考借鉴文学、历史学、语言学、音乐学、考古学等学科的优秀成果,采用多学科边缘交叉的方法,为我们探索和研究古代乐舞提供一定的线索和依据,展示歌语言文学价值以外的艺术魅力,即诗歌的可唱、可舞、可诵。将文学性质的汉代歌与艺术领域的汉代音乐、舞蹈相结合,不啻为、乐、舞三位一体的史观在文学、艺术理论上的一次探索和尝试。

  • 标签: 文学 诗歌 乐舞 舞辞 三位一体
  • 简介: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鉴赏能力的提升,音乐剧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革新,这些革新,铸就了音乐剧发展的辉煌成就。剧本和剧诗作为构成音乐剧的基本要素,对于作品的艺术表现起到决定性作用。基于此,本文对音乐剧的剧本与剧创作展开全面探讨。

  • 标签: 音乐剧 剧本 剧诗
  • 简介:宋代郭茂倩选编《乐府诗集》,收唐代崔国辅等七人咏《白纻》(《白纻辞》《白纻歌》《冬白纻歌》)十二首。以之与《河岳英灵集》《万首唐人绝句》《唐诗品汇》《全唐诗》等比勘,发现若干异文。惜前贤与时俊,对此多罗列异同而鲜加按断。笔者今不揣浅陋,试从名物制度、诗歌意境、文字演变等方面加以校释,并逐一给出异文间是非优劣之己见。

  • 标签: 唐诗 白纻 异文 校释
  • 简介:王维(701~761),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称"王右丞",有《辋川集》,即王维与友人裴迪为辋川二十景赋诗唱和之结集。《辋川集·序》载:"余别业在辋川山谷,其游止有孟城坳、华子冈、文杏馆、斤竹岭、鹿柴、木兰柴、茱萸泮、宫槐陌、临湖亭、南垞、欹湖、柳浪、栾家濑、金屑泉、白石滩、北坨、竹里馆、辛夷坞、漆园、椒园等,与裴迪闲暇,各赋绝句云尔。"世传王维有《辋川图》,与《辋川集》相应,千载以下犹津津乐道。

  • 标签: 辋川图 裴迪 白石滩 栾家濑 木兰柴 华子冈
  • 简介:美籍华裔作曲家周龙是活跃在当今国际乐坛的著名作曲家之一。他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与中国自古至今的文人墨客的偏爱以及致敬之情使得他在创作中尤其是带有人声的作品中使用了大量的中国古诗词及现代散文。本文以其一部代表作——人声朗诵伴以大提琴演奏的作品《野草》为研究对象,主要从音乐作品文本结构、重要音乐材料的运用及演奏技巧、诗词与音乐如何相辅相成以及演奏感悟等几个方面入手,通过这些分析来一窥周龙的一些创作特点。

  • 标签: 周龙《野草》 音乐文本结构 音乐材料 演奏技巧 演奏感悟
  • 简介:明代文徵明曾留下大量关于园林和书斋的绘画,而《拙政园画册》则是其中相当重要的一部作品。他以清简萧疏的笔墨,描绘出拙政园的三十一处景致,并各系以。画中一汪浅水,数痕远山,一座空亭,几株花木,充满着幽远而隽永的文人意趣。文人在园林中,卸脱人事的烦扰,远离世俗的喧嚣,静对满园风光,仿佛融身于水影山色之中。从艺术性的角度来看,《拙政园画册》风格有别于文徵明其他园林斋室图,不是细腻而工致地刻画园林的景物和室内的陈设,如《东园图》《真赏斋图》等。

  • 标签: 文人园林 文徵明 王献臣 真赏斋图 清简 陈从周
  • 简介:在初唐南北诗风融合和声演唱盛行的背景下,歌用乐对诗风演变有着重要的影响。初唐乐府旧曲的流行和律诗入乐的需要,促使初唐诗人"引古入律",从而产生了一些"律体声"。这在推动了律诗定型的同时,也将古体一些深层次的艺术特质引入律诗。初唐"律体声"中的女性形象描写延续了六朝"哀"、"艳"的特点,但同时也淡化了男性物化的视角,突出了女性特有的生命情态和心理特质。这丰富了律诗艺术的技巧和意蕴,也推动了诗歌抒情主人公形象描写艺术的发展和诗风的演变。

  • 标签: 初唐 歌诗入乐 诗风演变 女性形象
  • 简介:《乐经律吕通解》与《乐经或问》是汪绂撰写的两部乐律学著作,均设卷讨论诗乐谱。因《乐经或问》成书晚于《乐经律吕通解》,收录的乐谱种类与谱式更为丰富,故文章主要以《乐经或问》中记录的乐谱作为研究对象。文章分别从乐谱来源、四种谱式的特点,以及汪氏的乐观等三个方面展开研究,认为二书中记录的乐谱是一份重要的乐谱,为我们了解明清时期的乐谱发展演变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 标签: 汪绂 《乐经或问》 《乐经律吕通解》 诗乐谱 琴谱 笙谱
  • 简介:唐代乾陵的懿德太子墓与章怀太子墓中的一些仕女壁画善于表现女性精神世界和淡淡的幽怨情感,这些壁画既受到现实世界中仕女绘画创作趣味的影响,又与宫怨的意象表现遥相呼应。这些仕女壁画的“宫怨”意象表现与宫怨的意象表现手法十分类似,画与的意象表现存在一定关联。但是,这两座唐墓壁画的创作意图与宫怨不同,其“宫怨”意象与死者懿德太子李重润、章怀太子李贤的身世息息相关。这些绘制在墓室之中的仕女壁画,以陪伴和庇护死者为其主要目的,它既吸收了现实世界中以鉴赏为目的的仕女画与宫怨的意象表达手法,又有其独特的味外之旨。

  • 标签: 唐墓 仕女图 意象 宫怨
  • 简介:舞台语言的“自然”问题,在话剧出现之前并不存在。话剧如同没有“声音呈现”传统的白话诗文一样,摸索着如何将念词自然地以声音表现。本文除提供朱自清审查洪深《戏的念词与的朗诵》的一手材料,便是以“自然”为切入点对抗战前后围绕舞台语言的讨论进行分析。结论是:“自然”是实践与行动的概念,它超越了法则、感官知觉的层次,由身体主体展现出来。舞台上的“自然”并不自然,它需要时间,是传统与文化渐次积累的结果。

  • 标签: 自然 舞台语言 《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 洪深 朱自清
  • 简介:说起台湾的现代舞,内地的观众都会想到撼动世界的云门舞集,而在2016北京舞蹈双周的舞台上,一支来自台湾的新鲜人团队却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它就是台湾青年舞蹈家林文中和他的新锐舞团,舞者们为北京观众带来的作品叫作《长河》。

  • 标签: 台湾青年 《长河》 舞蹈诗 人心 云门舞集
  • 简介:2016年8月24日至27日,笔者到山西长治观摩了第九届“牡丹奖”曲艺大赛北方鼓曲节目,感触颇深。这次参赛的30多个节目是从100多个报选节目中遴选出来的。笔者作为一个天津人,为听到家乡的曲艺感到亲切,为看到家乡的演员感到自豪,但也为天津曲艺乏“新”可陈而感到遗憾。

  • 标签: 节目 曲艺 北方 长治 大赛 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