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苏轼曾赞誉王维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将诗与画相融,笔墨清新,格调高雅。在卢东的作品中,先为“画意”扑面,又渐让“诗意”萦绕,后绵于“情意”浓浓,由“画意一诗意一情意”构建出扣人心弦的画作。其所绘荷塘意境深邃、色彩绚烂而不失清雅、意象丰富而又浑然一体,宏阔之处气象变化万千,精微之处又勾画严谨细致,从心中意象到自然物象的契合.全然流露于画面之上。
简介:现在高速发展的城市中,区是个相对边缘化的地域,建筑无规则,生活环境较为复杂。这个题材充满了历史人文的沉重积淀,是人们精神怀旧的寄托,世代亲情追叙的温情回忆和挥之不去的乡愁,更能体现市井阶层的真实处境,从另一个侧面照见社会的现实性。
简介:
简介:中国这几十年收藏热的缘起,我认为首先是和国人根深蒂固的历史情结颇为关联;第二,是因为这几十年发生的大规模动迁,使大量的民间资源进入了流通领域,这是促成“大众收藏”兴起的基本条件和直接原因;第三,则是在前两个原因导致收藏热潮起步后,相关的仿品、赝品的制售者们看中了这一商机,而对这一波热潮进一步的推波助澜。
简介:明永乐周藩《东书堂刻帖》于明初成拓,其中所录王羲之《十七帖》,其内容和结构与唐张彦远《法书要录》中所记《十七帖》及传世宋代唐摹'馆本'('敕字本')、贺知章临本,以及张伯英、文徵明释文等'馆本'有所不同,这无疑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本文依据永乐十四年拓本,对东书堂《十七帖》进行释文,并对明周藩刻帖成拓背景和相关历史评价进行简要探讨和分析。
简介:近年来,以色列现代舞在中国持续升温,每逢舞蹈周、舞蹈节都是毫无例外的座上宾,并一定是所有演出中的热点,且往往会得到舞蹈界人士与观众的高度评价。在世界舞蹈格局中,以色列现代舞的发展也尤为引人注目,打破了长期以来欧美发达国家的垄断,在21世纪的舞蹈格局中成为势不可挡的新锐之力,被称为“以色列现象”。
简介:摄影表现的抽象画面,是借助当代数码摄影这一科技之笔,描绘出自己的主观意象和超现实画面形态,在表现性的二维平面中,展现三维空间景象,以达到摄影线条、色块的重叠组合和绘画主义抽象效果。它是当代多元化摄影的一种“画意”心像。
简介:始建于元至正五年(1345),坐南向北,舞台进深7.7米,宽7.7米。单檐十字歇山顶,戏台内部装饰性的异形斗拱结构巧妙。台上可见残存的钉孔、铁钉和铁环,应是当时悬挂帐幔的遗迹。民国十年(1921)曾进行扩建。新中国成立后重修,恢复原貌。
简介:绘画何为?接续抽象材质表达的绘画如何重获自身的丰富性,而不是走向枯竭?如果还有着绘画,还有着抽象绘画的普遍性与精神深度诉求,在肯定材质的表现力时,如何还有着绘画的未来?这就是绘画摆脱自身枯竭的咒语,转向对于文明、对于文化、对于文学的回应,这才是广义的"文——艺"。所幸我们在中国当代艺术家郭振宇的作品及其内心的抱负中,也看到了如此思考的勇气与绘画的自信,他相信:“每一种材料,每一种肌理都负载着一些信息,
简介:郎世宁为西方传教士最早在中国宫廷供职的画家,其艺术经历与宗教活动是构成'清三代'宫廷艺术的重要风貌,因而,对郎世宁生平的考察、对其主要作品与政治关系的梳理,均反映了17至18世纪中国绘画史的转向。本文通过对郎世宁传记、作品的阐释,分析其作为传教士'和画家双重身份背后的真实人格。
简介:内蒙古摄影艺术家戴东辉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将摄影与绘画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摄影抽象画艺术。在摄影作品的基础上,通过后期数码制作,使之变为更为纯粹、更为深邃,视觉上更完美的“画”,为更深刻地理解摄影及抽象艺术提供了启发与借鉴。
简介:玻璃器研究对丝绸之路贸易有着重要意义,但由于玻璃属于易碎品,因此所存留下来中原出土玻璃器寥寥,而目前海内外所存的敦煌壁画、帛画中绘制了大量玻璃器皿却未引起关注,特别是没有直接参加丝绸之路贸易的日本地区却保藏了大量隋唐玻璃器,对研究隋唐中原玻璃贸易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本文将结合现在东亚地区(包括中国、韩国、日本)出土的玻璃实物研究成果,对海内外所藏敦煌壁画、帛画中小型玻璃器图像进行分类、分析与溯源,并与东亚出土实物进行比对,最终归纳出其在东传过程中的佛教化演变,其结论能对于更全面研究丝路玻璃器贸易、使用情况等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卢东
朱政东作品
李东星中国画作品
王宇清:收藏,一个从未来出发的故事
明永乐周藩“东书堂本”《十七帖》考释
“玩”舞蹈的态度——当舞蹈遇见艾姚·达东
艺术的“心像”表现——戴东辉摄影抽象画剖析
山西古戏台(临汾东羊村东岳庙元代舞楼)
郭振宇的抽象绘画:一个悲观主义的文化诗学(节选)
西成东就——郎世宁的艺术历程与传教活动略论
匠心独具 灵幻天成——戴东辉摄影抽象画艺术的美学表达
敦煌壁画绘小型玻璃器研究:丝绸之路上玻璃东传过程中的佛教化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