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20世纪70年代,剧场的艺术表现形式发生了多元化转向,强调舞台真实性的传统剧场结构渐渐被强调物质在场性的后剧场结构所取代。与此同时,戏剧的文本、演员、观众、情节、舞台布置等艺术要素发生了结构与意义上的改变。传统剧场内的艺术展演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故事",而后现代剧场的环境与在场的演员、观众、导演、组织者共同构成了一个"游戏"。这个"游戏"中心进行的是一种艺术的展演,而外部则构成了现代化话语体系下对于传统文化的呈现与想象。本文将以大剧院的古戏台实践为例,分析大剧院戏台演出实践,进而在此基础上,思考中国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传承与记忆危机。
简介:少年时代我对中国民族歌剧的记忆,较深刻地影响了我的歌剧艺术观念和创作。20世纪末我在歌剧创作方面的尝试得到了导师苏夏教授的热情鼓励,从此在不经意间投入了大量精力参与到歌剧的创作实践中,也由此主要体会到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一是创作主题问题,这既是和平年代及多元文化环境中为什么而歌的问题(为谁而浪漫、为谁而欢乐和悲伤),也是技术层面作曲家和词作家的默契配合问题;二是如何处理宣叙调的问题,这既是西方具体歌剧体裁细部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文化接受问题,也是作曲家处理音乐创作技法与歌剧情节铺陈关系能力的问题;三是艺术观念问题,这既是作曲家是否具有开放的思维观念、是否敢于大胆汲取世界优秀歌剧创作经验的问题,也是文化管理部门是否具有宽放艺术空间和艺术前瞻能力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