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近现代评书评话的历史上,扬州评话还有一门以表演评话《三国》见长的艺术流派,人称“康三国”,是以康氏一门三代艺术客为代表的扬州评话流派。形成于晚清,延伸发展到现代,是扬州评话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康三国”形成较早,保存下来的资料十分稀少,中国评书评话博物馆筹备组通过康氏第三代传人康重华的后人征集到一些“康三国”的珍贵资料,其中有康国华、康又华老先生的珍贵历史照片原件,康重华先生的《三国》评话录音:评话书籍;论艺、简历等手稿;演出照片;巡回演出的票据等等,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把我们带进了“康三国”的发展历史之河,帮助我们更全面仔细地了解评话“康三国”的历史和特色。
简介:民族关系、理学观念与地域色彩构成影响近古文学观念的三大要素。朝代更替与民族关系构成近古政治变迁的鲜明特色,同时也对作家的文体选择与创作的审美风尚影响深远。理学与心学的消长演变不仅成为区别宋、明文学观念异同的核心要素,甚至牵涉到清代文学观念的重要学术背景。自宋代以来日益增强的江南地域文化观念不仅与王朝更替、民族关系互为影响,构成种种内涵复杂的文学思潮,而且不同层级的地域文化与文学板块形成更为多层面的观念互动。因此,民族关系、理学观念与地域色彩这些文化要素综合起来,构成近古文学观念的文化语境,深深影响到近古文学观念的内涵与属性。
简介:在苏联众多诗电影导演中,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可谓别具一格,并在国际电影界赢得广泛的声誉。他的影像风格出神入化,创造出一个被伯格曼称之为梦幻的世界,从而使伯格曼进一步坚信电影不是一种记录。然而,塔可夫斯基本人却声称:电影诞生于对生活的直接观察。这一对看似矛盾的观点,颇值得人们为此展开深入的探究。在塔可夫斯基的电影理论著述中,对前辈电影大师爱森斯坦的电影隐喻手法以及他那个时代的同侪所拍摄的诗电影,均持否定的观点,并在自己的创作中展现出电影诗意的另一种表现方式。他对日本诗人松尾芭蕉的俳句以及渗透其中的禅宗思想有着独特的研究和体悟,某种程度上说,禅宗思想对于他的独特电影风格的形成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