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姚燮《今樂府選》,今存殘鈔本,分藏於多家圖書館。天一閣藏有2册耍詞散曲,《復莊今樂府選總目》未見著録,當爲初稿本;國家圖書館藏2册,浙江圖書館藏110册,寧波天一閣藏56册,有姚燮批點,且見載於總目,當爲編纂過程中的批校本;台北'國家'圖書館藏16册,蘇州博物館藏4册吸收了批校本中姚燮修訂的信息,當爲清稿本。浙圖藏本有張宗祥先生的硃筆批校,其對文字的規範化處理,使字義或風格與原劇略有差異。通過對各藏本的比勘校核,可以明確《今樂府選》所收元明雜劇版本基本來源於明代各大曲選與别集。姚燮在選録元雜劇時,爲了統一體例與便於閲讀,主要做了標目和删削這兩方面的修訂工作。
简介:校讀《南詞叙録》,發現尚有三點可以再作申述。第一,徐渭所言的'南九宫'與蔣孝《南九宫十三調詞譜》的體例有相應之處,但徐渭所見'南九宫'未署作者,故周維培推估其是書坊圖利爲删去蔣序而刊行的另一種'南九宫曲譜',可聊備一説。第二,徐渭將《香囊記》比作終非本色的雷大使之舞,源自陳師道的《後山詩話》,韓詩、蘇詞勇於'文體跨界',但不符合唐詩宋詞的本色之美,其道理如同宋代教坊中人雷大使的舞技再高,終究'色'不如女;明正德年間,《香囊記》運用麗藻繁典的時文筆法,在徐渭看來,自然不是宋元南戲的本色出演,因此以雷大使之舞譬况《香囊記》。第三,有兩條音韻信息,可作討論:其一反映明代方言的部分語音已歸併不分,然腔調劇種使用的戲曲語言,應當先行'正音',纔能確保傳播更加廣遠;其二,徐渭解釋了'薄暮'的音義,應讀作'磨'上聲,意指妓女的假母——'鴇母',在曲中或寫作'博磨''薄母'。
简介:戲曲研究家久保天隨稱'森槐南博士爲明治時代詞曲研究的開山',並坦言自己和塩谷温從事戲曲研究是受到森槐南的影響。但青木正兒却在1948年時説,狩野直喜纔是'日本元曲研究的鼻祖'。青木正兒之説晚出而影響更大,之後,森槐南在戲曲研究領域的開創功績,竟無人問津,即使日本的戲曲研究者對他也是所知甚少。本文通過對森氏所作戲曲研究的研討,認爲森槐南纔是近代學術史上中國戲曲研究的開創者。森槐南從小即廣泛研讀戲曲,並能用漢文撰寫傳奇,還撰有不少題詠戲曲的詩作。後兼任東京專門學校(早稻田大學前身)講師(1890~1895),首次在課堂上講解了戲曲作品。他在1891年3月14日在日本東京的文學會上所做的《支那戲曲一斑》,是近代第一個關於戲曲的公開演講。此後在《支那文學》《早稻田文學》《城南評論》等刊物上發表了諸多戲曲有關論文、譯文。正是在他的影響下,他的弟子、學生如野口寧齋、柳井絅齋等也紛紛涉足戲曲研究。森槐南後來擔任東京帝國大學講師(1899~1911),主要講授詞曲,成爲在帝國大學講壇講授中國戲曲的第一人,其講義《詞曲概論》,對唐宋以後戲曲演進變遷有出色的闡述。1911年3月,因槍傷久治不愈而去世,年僅49歲。森槐南逝後一年,塩谷温擔任東京大學中國文學講座,與京都大學的狩野直喜東西並峙,使戲曲講授研討成爲新的潮流,而森槐南的功績則已被遮掩,竟漸歸於無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