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6 个结果
  • 简介:对于民俗学来说,艺术是一个基本概念,这一概念仍然隐晦不明,可以从三个不同的维度思考艺术:艺术作为产品、艺术作为过程、艺术作为行为。由此产生对艺术品、艺术表演和日常艺术活动的关注。艺术最为典型的特征应该是技能标准。所有民族都创造艺术,艺术创作过程全都诉诸技能。将艺术定义为一种技能的表现,其涉及定性经验的创造,可以采取特定群体公认的任何形式,其主要组成部分为传统、群体和情感。

  • 标签: 民俗艺术 艺术表演 艺术行为 艺术本质 回归技术
  • 简介:中华民族在特定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方式中形成其特定的时空观。而这种时空观形成的过程,也是先民们对宇宙自然审美化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中华美学的精神。中华美学精神具有时间带动空间、时空圆融一体的特点。同时中华美学又在对时空超越的过程中,实现生命的超脱和自由。学习中华美学要扎根于中华历史文化和日常生活。

  • 标签: 中华美学精神 时间 空间 超越
  • 简介:河南汉画像砖石用平面静态方法表现生命体瞬间身体维度形态,将流动的、多维的生命体运动轨迹进行静态阐释,从而将瞬间动作形象的本质特征淋漓尽致的加以呈现,因此流动性阐述是汉画像身体维度表达的重要特征,反映了汉代先民对人体作为关联且整体存在概念的认识以及身体观、宇宙观密不可分的认识。汉代"唯气论"以及儒家倡导的"上承天之所为,而下以正其所为"的理念被广泛讨论,运行流动的"气"被看做构成万物的终极要素。生命体构成元素的流动特性和"天道""人道"的互通直接影响了静态汉画像砖石的流动力阐释,主要体现在:身体维度内在场域空间的流动、场域性空间与身体维度之间的流动以及身体维度功能性和表达性之间的流动等方面。汉画像砖石对身体维度的流动特征的刻画与阐释在建鼓舞、盘鼓舞、袖舞等代表性汉代乐舞中得到了有力证实。

  • 标签: 身体观 维度表 汉画像 图像 河南 静态方法
  • 简介: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组成部分,对于其价值的认识,可以将美育价值作为认识的逻辑起点。我国近代美育研究奠基者王国维先生,1903年8月在《教育世界》杂志上发表的《论教育之宗旨》一文,对美育之"成人价值"有过以下判断,他提出培养精神能力与身体能力调和发展完全之人物的教育之宗旨,并从"知""情""意"的角度分析了精神之构成,指出"完全之人物,精神与身体必不可不为调和之发达。

  • 标签: 音乐教育 身体能力 论音乐 精神能力 教育世界 王国维先生
  • 简介:民俗活动是土家族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家族民俗生活中,音乐活动是土家族人民俗生活的载体,音乐的生成及其表述特点的形成都离不开人们的民俗生活。从土家族音乐的表现内容和表演场合来看,土家族音乐几乎成了民俗生活的一种形式。我们观察土家族民间风俗中的一些音乐事象,发现土家族音乐与其农耕文化、礼俗文化、宗族文化、禁忌文化、节日文化、饮食文化、两性文化等有着紧密的联系,探讨土家族民俗与音乐,完全可以将两者融合在一起,从而使“民俗”与“音乐”互证,使“民俗”与“音乐”互通,以便达到对“民俗”与“音乐”的双重理解与认识。

  • 标签: 土家族 土司音乐 民俗 传承 双重维度
  • 简介:艺术院校基层党组织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如何将艺术教育的理念和内涵融入党建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中;如何以艺术实践为突破口,发挥艺术教育和艺术实践在党建工作中的作用,是当下艺术院校基层党建工作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的核心内涵。艺术院校的基层党建活动要充分发挥专业资源优势,以多角度、多维度来思考和探索创新党建工作的思路和方法,积极展开艺术院校党建品牌化建设的创新探索。

  • 标签: 艺术院校 鲁艺精神 艺术教育 艺术实践 创新探索
  • 简介:《温故一九四二》是作家刘震云在1993年创作的一篇调查体小说,故事讲述了河南省延津县的村民在1942年经历的旱灾以及战争中被迫举家逃荒的艰辛悲苦。电影根据小说改编,基本忠实于原著,但增添了对民族文化的深入挖掘和东西方信仰差异所造成的对灾难认知不同等情节内容,使电影更具反思精神和批判价值.

  • 标签: 国际传播 电影 文化视域 《温故一九四二》 小说改编 故事讲述
  • 简介:自上世纪80年代发轫以来,海派纪录片一直以细腻的人文情怀、平实的百姓视角、丰富的现实题材,秉持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文化品格,在中国纪录片创作史上独树一帜,成果斐然。近几年,在海派纪录片创作实践领域,陆续涌现出了一批有国际视野,且具有国际传播潜力的作品。本文从纪录片叙事策略角度出发,立足海派纪录片对外传播实际案例,试图探索和分析:海派纪录片的国际化传播何以可能?

  • 标签: 纪录片创作 国际化传播 海派 传播策略 80年代 人文情怀
  • 简介:中国(上海)国际乐器展览会己在全球乐器行业砥砺前行16年,是贯通全球行业产业链、企业发布新品、贸易合作交流、展示前沿技术、品牌宣传推广的行业龙头文化展会。2018年这场年度音乐盛会再将扬帆起航,10月10~13日与您相约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 标签: 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国际乐器展览会 中国 乐器行业 合作交流 品牌宣传
  • 简介:内蒙古黄河沿岸生活着一个特殊的蒙古族群体——杭哈蒙古族,从族源看,他们是鄂尔多斯蒙古族后裔。1949年以后,政府以黄河为界通过行政区划把他们归为巴彦淖尔盟。这一族群和乌拉特蒙古族近百年来共同居住在一个行政区域,他们的生活、民俗、乃日仪式、民歌等互相借鉴、融合,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杭哈风格。本文谈到的双重文化认同,是从人类学视角去看待杭哈蒙古族的历史与当下,将这个群体搁置在时间、空间双重维度中去梳理他们的历史记忆与行政区划,从而去关注和阐释当地民歌的界定、民歌手的身份表述和他们在音乐生活中的文化建构。

  • 标签: 蒙古族 杭哈民歌 部落传统 行政区划 身份表述 文化建构
  • 简介:国家大剧院歌剧节·2018国家大剧院与英国皇家歌剧院、澳大利亚歌剧院联合制作瓦格纳歌剧《纽伦堡的名歌手》时间:5月31日-6月7日地点:国家大剧院歌剧院指挥:吕嘉导演:卡斯帕·霍顿合唱指挥:马可·奥兹比奇主演:约翰罗伊特饰汉斯·萨克斯阿曼达·玛耶斯基饰艾娃波格纳约赫恩·库普佛饰西克斯托司·贝克梅瑟

  • 标签: 英国皇家歌剧院 音乐剧 《纽伦堡的名歌手》 国家大剧院 演出 国际
  • 简介:高校美术馆建设依托于高校的学术背景和美术馆的运营模式,定位的特殊性使其“研究”与“教育”职能展现得尤为突出。本文旨在在国际视野下探讨高校美术馆针对在校师生和专业研究人士研究性教育的发展情况,并结合国内外高校美术馆实例,对当下的趋势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 标签: 高校美术馆 研究性教育 P21 馆校合作
  • 简介:10月22~28日,2018年第19届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在中央音乐学院举办。来自世界各地20多个国家的业界精英汇聚北京,7个系列的活动内容十分丰富。今年音乐节的一大亮点是,中国作曲家张小夫首次作为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年度人物,也是19届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创办以来的首位华人作曲家,并获得美国丹尼奖首届“梯郁太郎终身成就奖”。

  • 标签: 音乐节 北京 电子 国际 中央音乐学院 终身成就奖
  • 简介:6月17日晚,由全国音乐教育服务联盟合作平台(中国乐器协会、中央音乐学院、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中国音乐家协会管乐学会)、北京乐器学会、消费日报社等43家战略合作单位联合发起的“6·21国际乐器演奏日”中国首站启动仪式,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歌剧音乐厅盛装启幕。

  • 标签: 乐器演奏 中国乐器 国际 中国音乐家协会 中国教育学会 中央音乐学院
  • 简介: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我们应该继承与保存自身优秀的音乐文化传统,尊重与吸收其他民族音乐文化的营养,勇于推动中国民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用民族音乐的语言,用当代的审美表达出传统文化的气质和神韵,引起更多当代观众的共鸣。

  • 标签: 上海民族乐团 新媒体语境 音乐会 民族音乐文化
  • 简介:林珉旭在法兰克福门廊博物馆的个展是着她初登国际舞台的重要时刻。策展人费边·舍奈希回顾了这一展览项目,并进一步审视了林珉旭创作中的全球语境。

  • 标签: 费边·舍奈希 艺术欣赏 艺术创作 艺术评论
  • 简介:本研究通过对2010至2014年国际音乐教育类5本英语类研究型学术期刊共计661篇学术论文进行文献综述。聚焦国际音乐教育研究最新动态,重点对其中音乐教师教育、音乐教育社会学、专业音乐教育及学校音乐教育领域相关研究文献进行详细分析。其中涵盖"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教学评估Assessment"、"身份认同Identity"等近年音乐教育研究焦点。本研究针对这些文献如何确立研究目的、选取研究对象、使用研究方法、归纳研究结论等方面进行详细评述。文章最后部分对近年文献研究中常见研究内容、常用研究方法、文献来源及行文结构进行概述,为我国广大学者了解国际音乐教育界最新研究动态及所运用研究方法、行文规范等,提供可资借鉴的导读及索引。

  • 标签: 音乐教育 学术期刊 研究状况 研究方法
  • 简介:高等设计教育国际化包含的向度包含了大学的设计教育一系列的国际化活动,如学生和教师的现代设计学术流动,校与校之间的现代设计友好交流,国际设计项目合作,国际设计学术学程和研究活动。它也包含到其他国家设计思想的传播教育,可以是面授的形式也可以是幕课或远程教学的形式,更进一步是到国外开设分校的形式[1]。

  • 标签: 国际化策略 设计教育 教育改革 现代设计 教育国际化 项目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