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随着人类社会向高科技时代的迈进,摄影艺术产生了新的发展和变化。画家兼摄影家罗森伯格创造了融摄影、实物、绘画于一体的集合艺术。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集合艺术中又兴起了A-v艺术流派,摄影及相关艺术越来越广泛地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

  • 标签: 数字时代
  • 简介:中国原始文化中,彩陶艺术是杰出的代表,从造型到纹饰,均达到令人惊奇的完美程度。其美学基础是什么呢?不少学者已从原始的社会经济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彩陶艺术的形成,固然有一定的自发性,既然已经达到这样完美的程度,艺术思想上当有一定的自觉性。而其指导思想又是什么呢?使人不由想起古代的'道'和'太极图'。'道'的最早表现形式当是《八卦图》。

  • 标签: "太极"图像 美学 原始文化 彩陶艺术 原始氏族 "太极八卦"
  • 简介:视觉和听觉是人类最基本的感觉,其中视觉因素更为重要。美国艺术学教授卡洛琳·M·布鲁墨女士在《视觉原理》一书中说:“视觉过程是人类生存中这样基本而又奥妙的经历,以至我们把所有的精神活动与视觉联结在一起了。”据统计,在人类的所有感觉活动中,视觉占87%。今天,有关科技的发展(尤其是网络的全球化)、人的生活

  • 标签: 视觉 图像文化 大众文化 审美心理
  • 简介:威廉·肯特里奇(WilliamKentridge)1955年出生于约翰内斯堡,父母都是著名的律师,他在早年即被南非种族隔离制度造成的骇人的灾难所震惊,这包括暴虐制度的受害者以及整个社会秩序的腐败两方面。作为立陶宛和德国移民的后代,肯特里奇很早就学会了将南非的经验和他自己在其中的位置与俄罗斯革命史里的乌托邦运动联系起来,同时又与法国大屠杀联系起来。

  • 标签: 威廉 早年 大屠杀 联系 受害者 灾难
  • 简介:进入21世纪,人类处在一个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未来、新与旧、真实与虚幻并存的时代。在视觉传播领域,用传统照相机获得的图像与计算机编辑制作获得的虚拟图像并存,现实空间与网络虚拟空间并存。一方面,人们获取图像所用的传统手段、传统照相设备——银盐胶片、传统暗房和冲印技术还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另一方面,数码照相机——电子暗房大有后来居上之势。众所周知,传统摄影技术是以感光材料作为图像记录载体,它利用卤化银的感光特性,在感光胶片上形成“潜影”,

  • 标签: 图像艺术 摄影艺术 电脑 数码照相机 电子暗房 艺术语言
  • 简介:汉代西王母的图像志研究〈美〉简·詹姆斯(JEANMJAMES)贺西林译张敢校西王母的起源和身份已经引起了不同学者的关注和研究,诸如德效骞(HomerH.Dubs)、鲁惟一(MichaelLoewe)、里卡尔多·弗拉卡索(RiccardoFracass...

  • 标签: 西王母 画像石 图像志 《山海经》 昆仑山 画像砖
  • 简介:龙门石窟的北市彩帛行净土堂(以下简称净土堂)位于龙门西山南端,为较重要的唐代中型洞窟.窟分内室与外室,内室造像均已不存.该窟造像的性质和开凿时间十分明确,即延载元年(694年)完工的阿弥陀佛窟.正壁有长篇题记,这是龙门少量几个明确主尊为阿弥陀佛的洞窟之一.今人已有比较详尽的调查报告和研究成果(见下文),然而其图像学的论点却有可商榷之处,这主要是由于窟内造像均已不存,只能由题记来推测造像所引起的.近年的龙门新资料也为我们对净土堂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参照,所以有必要重新对其进行图像学的讨论.净土堂的开窟题记位于正壁偏北端,即“王宝泰、赵玄绩等造西方净土佛龛记”,漫漶较甚(录文八一一).

  • 标签: 阿弥陀佛 龙门石窟 三世佛 高力士 无量寿佛 西方净土信仰
  • 简介:埃德温·迪金森(1891—1978)是闯进1950年代到1960年代美国再现绘画领域的一匹黑马,他的独幅风景画和模糊“象征”的身体器官为众人所知。透过简单的回顾,我们可以深刻地领略这位风格独具的艺术家的风采。

  • 标签: 埃德温·迪金森 美国 绘画艺术 讽喻风格 悲伤记忆 制作方法
  • 简介:中国油画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发展,即80年代中国油画的语言学习期,90年代中国油画语言的发展期。实际上。在80年代的油画中,属于现代主义类型的绘画作品已经试图通过触及存在而达到精神的独立,对于形式的迷恋本身就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但是,由于现代主义过多地受西方绘画形式的直接影响,在表述精神超越时遭遇了形式的反弹,这种超越就不仅不能持久,而且越发淹没在形式自身的泥潭之中。过分注重形式是有一定危险的,如康定斯基所言:“借用他人的形式,无论在批评的领域,在公众之中抑或在艺术家之中,都是一种犯罪或欺骗。……为了表现自己的内在感动与体验,艺术家必须遵循内在的真实性:在利用形形色色’他人’的形式时,必须对己而言是内在的具有必然性的形式。“80年代无论从油画家的艺术创作到主导中国油画的发展方向的全国性油画展览.以及美术院校的油画教学等方面都无不以正宗的西方油画的语言形式为榜样,纯化油画语言成为这个时期美术的一大特色。这就造成在绘画语言价值认识上的普遍关怀制约了艺术家作为社会文化代言人的批判意识和启蒙精神。无论是“伤痕”.还是“反思”的宏大叙事.以及各种反映整个时代社会变化的主题和题材.都明显受到西方古典绘画的叙事性文学性描述的创作方式的影响。

  • 标签: 中国油画 图像特征 自在 自为 80年代 西方油画
  • 简介:平和朴素的生活,使我体验到生命的意义,平淡的日子,使我感觉到呼吸的自然、活着的真实和坦然,有了几分对艺术的执着。当我在现代艺术面前顶礼膜拜的时候,后现代艺术已来到身旁,并赋予艺术新观念、新形象、新感觉,使我如饥似渴地吮吸着新的艺术思想、观念。

  • 标签: 图像形象 后现代艺术 艺术思想 新感觉 表现技巧
  • 简介:一、"图像证史"概念的三层涵义大约十年前,在介绍我的老师哈斯克尔的史学成就时,我将其中所描述的学案概括为"图像证史"的观念.当时,有些朋友以为这一观念所强调的是:由于可视图像比语言文献更生动、更真实地反映历史,所以我们应当把前者视为更重要、更可靠的史证.为了纠正这类误解,我陆续发表了一些文章,结合中西实例,阐述"图像证史"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并着重指出其陷阱所在.1如今,"图像证史"这个说法似为有些人文学者和史学家所乐道.

  • 标签: 图像 实例 文化史 经典 史学成就 哈斯克尔
  • 简介:当代社会文化的视觉转向和美术史的发展逻辑仿佛已阻碍了千百年来建立在“自然”基础之上的绘画进路。然而,实际的情况是:在当代多元文化生态中.绘画仍以其不可替代的独特魅力焕发出新的活力。究其原因,其主要一点是当代绘画在创作上对图像的利用。本文试图从当代社会文化理论和绘画创作实践两个方面探讨当代绘画创作的资源转换问题:由“自然”资源转换为“图像”资源,而这一转换与当代社会文化的视觉转向相并行。同时.当代绘画的文化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也正是建立在对圈像资源利用的基础上。

  • 标签: 视觉转向 拟像社会 时代精神 图像资源 当代 绘画艺术
  • 简介:红山文化中玉鸟图像在整个东夷地区数量最多,体现了高度的集体宗教、礼仪等意识,证明了《山海经》等古籍文献中神话传说部分史料的可靠性。鸟图像所反映的不仅仅是美术学的审美、造型等问题,从体量上考虑更主要的是礼仪活动。这是源于宗教的意识转化为礼仪的活动。随后逐渐形成了带有强烈宗教意识的独立审美观念,构成了一种风格基本一致又区别于其他地区的鸟图像的造型样式,显示了红山文化独特的艺术风格。

  • 标签: 红山文化 玉鸟 东夷 太阳神鸟
  • 简介:2006年10月19日至21日,“西安·当代美术批评模式探讨会”在西安美术学院举行。会议由西安美术学院主办,《中国美术馆》、《中国艺术》、《美术报》、《画刊》、《当代美术家》、《美术文献》、雅昌艺术网、樊洲画馆协办,学术部分由西安美术学院艺术研究所策划和组织。本次大会以讨论《西安宣言》、专题发言、学术报告等形式进行,会议由多位学者轮流主持。《西安宣言》提出了此次会议的主要议题——当代美术批评模式探讨,与会代表从美术评论、展览策划、美术出版、美术传播等方面进行了讨论,而对这些会议主题的探讨,将会促使美术批评焕发出新的活力。参加该次会议相关讨论的批评家有杨小彦、王林、冯博一、孙振华、鲁虹、吕澎、朱青生、皮道坚、范迪安、江梅、李建国、王平、沈伟、徐永林、吴鸿、俞可、杨凯、傅晓东、赵孝萱、陈云冈、徐虹、陈孝信、管郁达、张渝、佟玉洁、岳路平、赵农、彭德等。以下为全文正式发表的《西安宣言》。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