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锦绣中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这是1996年大都会美术馆用几百万元办的重头戏:钱全是台北官方出。台湾的“岛内人士”则斥为“文物外交”,一大群教授学者艺术家坐到台北故宫石阶上漏夜抗议,不让“国宝级”作品放洋赴展。国宝名单登报了,包括晋唐名帖和北宋山水画。结果,唐宋人访问美国的签证被炎黄子孙在自己的国境内先行拒签了(移民倾向?)。宣传作得很大。一箱箱文物运进海关由海军陆战队护驾,报上登了照片。不几日蒋宋美龄由人搀扶着参观预展的照片也见报了。我们不是很在乎“走向世界”么?其实早就出来风光过的:30多年前我们还在闹文革时,台北故宫院藏特展也来过纽约。再往上数,抗战期间蒋夫人还亲自带过美展来纽约,地点竟是现代美术馆,白石大千悲鸿作人都列席了,全数卖光。现代馆卖画是稀罕事,那次是为了抗日,画款据说都送前线去用了──在一位私人藏家那儿见到吴作人先生那年参展的油画《重庆轰炸》,当年给哪位阔佬买了去,近年又从阔佬的儿女手中卖出来,这才揭露一项早已被忘却的展览。观者如堵。人丛中听得台湾“国语”和普通话。虽然“国宝级”藏品没能来,但中国好东西太多。怀素《自叙帖》看得头皮发麻,宋徽宗斗大...
简介:2006即将过去,回头看过,好像没有什么事情让我记得很清,因为这些东西仿佛与我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在2006年内活跃的艺术家、艺术作品以及艺术事件,都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构成艺术史中的一个部分。对于一个艺术史的研究者而言,历史往往是由诸多偶然性构成的。也许真正能够影响艺术的是发展的转变性因素,并不是艺术家和艺术事件本身:也许一个真正能够引起变化的因素,是发生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小的、不起眼的事物:也许我的视角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也可能正是局限视角下的当代艺术构成了中国当代艺术蓬勃发展的幻象景观。毕竟,我们有了一个进入历史的方式。
简介:<正>我国现代音乐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奠基人萧友梅先生,以罕见的雄心、抱负、理想和毅力,冲破重重困难,在当时大学院院长蔡元培先生的支持下,终于在1927年创建了一所前所未有的独立的专业音乐学校——国立音乐院,为悠久源长的灿烂中华文化历史,增添了新的光辉的一页。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旧中国,一切都很落后。国民教育极不发达,高等教育机构亦屈指可数,而且其中有些院校还是外国教会兴办的。教育事业不受重视,音乐教育甚至受到轻视,更是一片不毛之地。萧先生的创业维艰,是可以想见的。当时,一无足够的经费,二无校舍,三无师资来源,四无筹建班子,在这种情况下,要办起一所独立的专业音乐学校,犹如
简介:<正>上海音乐学院的六十年是从艰难困苦中成长起来的六十年。第一任院长是蔡元培,第二年由萧友梅继任。那时国民党反动政府根本不想办这样的学校,由于蔡元培、萧友梅的到处奔走呼吁,才能每月要到三五千元的经费,勉强办成这个学校。由于第一次欧洲大战及十月革命,大批欧洲音乐家流亡到上海来,当时的上海工部局交响乐团是远东最高水平的交响乐团。1928年9月起萧友梅就参照欧洲音乐院的规格建校,聘请第一流的中外音乐家任教,把教学质量放在首位。学校仅有的经费大部用在教师薪金和学校房租上面。1929年黄自从美国回来,担任学校教务主任,同时又担任所有的作曲理论音乐史欣赏等课,虽然由于经费太少,全校师生总共不过百余人,但事实证明这是我国第一所正式的高等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