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回望历史有多种方式,既可以宏观俯瞰,也可以近距离微观。来自四川美术学院的8位艺术家,以他们的青春参与了中国美术的开放之路,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同行,将个人的生活与共和国的历史连结为命运共同体,他们的艺术之路,从微观层面呈现了中国美术教育和创作的40年巨变……他们是“一代人”,然后在时代变迁和艺术演化中成为不同的“一个人”。但是,以“川上同行:四川美院八人展”展览为契机,当我们回望那个原点,当我们审视时空变迁,在更高的层面上,似乎一切又都在共同的进程之中,这或许也是“别样川美”的魅力所在……
简介:
简介:作为三大园林风格之一,岭南庭园独具特色。由于具有“庭园”的性质,因而以建筑空间为主,山池树石等物只是从属于建筑的关系。文章通过对三大园林的山水关系加以对比分析,以求探索岭南庭园山水营造的风格特征。
简介:《文心雕龙》中说:“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兹。”这里,庄老指的是玄学思想,在文学上则是指玄言诗,以孙绰、许询、庾亮、桓温等人的作品最有代表性。而山水则是指山水文学或山水诗。从这段文论可以看出,自南朝宋兴起的山水文学已超越了对老庄哲学和佛教性理的讨论,及玄言诗这种文学样式,或者换句话讲,玄言诗已进入一个更细微、更具体的表达阶段,那就是借助真实的自然事物来表达对哲学、对人生问题的思考。
简介:古人云:“以文载道.”又言:“画者,文之极也.”画虽小技,岂可须臾离道也哉!五千年文明,铸锦绣中华.同窗圣峰,邀赏作品十余幅.嘱余为文,略述之.
简介:髡残,清代'革新派'画派中的一员,也是'清四僧'之一,在山水画研习的道路上,通过对古人绘画佳作的深刻学习和研究,再加上自身对山水画创作的感悟,最终形成了具有强烈个人色彩的笔墨技法,为我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简介:纵观整个中国绘画史.山水画自五代以来坐稳中国画坛头把交椅.历千余年而不变其影响。荆关董巨.南宋四家.元四家.明四家.清初四王、四僧.近代张大千、李可染、傅抱石等等.这些山水画大家串联起一股中国绘画史上最为壮观而雄美的力量.照亮整个中国绘画史。中国画家对于山水画可谓独存厚爱.“江山如此多娇”.倾倒无数研习国画之人。
简介:在当前中国画分类中,写意山水画是其中尤为重要的一类。写意山水画的内涵在于通过简单的水墨勾勒将山水之间的情致与作者的神思表现出来,并且能够使人通过画作感受作者的情感倾向。写意山水画能够将作者的内心所感形象地表现出来,其中既有对现实山水风景的表达,又有对作者抽象思维的具体化展示。一、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中国山水画的历史悠久,在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绘画的开篇是人物画像,如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帛画,所表现的内容就是人物画像。
简介:早期山水画史被误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认有一些错误就是张彦远本人造成的。他不太重视文献考据,有的时候会把道听途说的东西当成真事,而有的时候又不求甚解、粗枝大叶,把一些地图——特别是小型地图——收入他的《历代名画记》,可是这些“图”并不是“画”。不过,关键问题并不在于此,而是隐藏在这些小型地图背后的思想观念却因此失去了它们的原始意义,这对后人理解早期山水画带来很大的干扰。一方面,一些地图被读成山水画,使得后者的出现时间被人为前置;而另一方面,六朝时期道教信仰与实践在山水画形成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又被严重忽视。
简介:隋至盛唐,敦煌壁画中出现大量山水图像,虽不是独立意义的“山水画”,却与张彦远所记述的唐代“山水之变”颇多契合。本文从母题画法与空间创造两个方面,对敦煌壁画中的山水画法与画史文献进行综合考察,旨在深化对唐代绘画“形似再现”成就的理解。
简介:本文运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画改革的相关史料,从山水画时空表现的视角,关照缺席这场改造运动的画家们,分析他们的作品及日常行为。一类为精神境界内的逃避行为.指部分传统型山水画家在精神世界中逃避不满的现实,进入自我心灵的封闭时空环境,构想一个传统文化世界。另一类为心灵与肉体的空间迁移,分析“渡海三家”前往一个想象中的和谐栖息地的行为。
简介:唐宋以来,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上一直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历代的山水画家也以他们的作品不断地更新着山水画的语言和面貌,彰显了在不同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下的艺术家以视觉的方式所表达出的自然观与人生观.从这一角度来说,山水画不仅以物质的方式记录了自然物象,同时也凝聚了种种复杂情感和观念.清代著名画家石涛曾经以“山水与予神遇而迹化”一句话高度概括了高水平山水画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身心与自然山川合二为一、情景交融的理想状态.
简介:庭院景观艺术作为一种载体,凝聚着一个民族的审美,审美外化于文化艺术,直接可表达为民族特征。充满禅意的日本庭院,起源于先民对自然的崇拜以及中国传统文化,而在模仿中国山水庭院的过程中,日本人逐渐远离了本真自然与诗情画意,走向空寂,形成了为世人所知的'枯山水'。
简介:夏硕琦(著名美术评论家,《美术》杂志原主编、编审):杨留义是一位满怀学术激情的画家,在创作上他不故步自封,而是在不停地探索、创新。近年来,在中国城市化强力猛进、生态意识大觉醒的时代背景下,他感应时代,与时代同步,开始城市山水画的创作。杨留义的城市山水画可说是自然情怀、历史意识与时代激情的交融与笔墨表现,是历史的辉煌余韵与时代英雄的伟大创造的交响。
简介:杨挺先生是著名山水画家,原是福建省画院副院长。他的山水画作品每有展示,都以精研传统、开拓创造的崭新面貌让画坛感受启益,为之注目。他一方面具有远大的胸怀和崇高的理想,一方面又脚踏实地、沉潜探索、不图功利。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他既是正在不断深入推进、不断发扬光大的闽派绘画的躬耕者和实践者,同时也是新闽派山水画家的代表之一。尽管给杨挺先生的山水画作品写过评论的名家高手很多,但我还是很乐意为杨挺先生的山水画作品再补上几句。
简介:当改变摄入相机光孔光线的波长后,平日里你所见过的世界再也不是原来的模样。摄影师克雷格·布罗斯用紫外线诱导出可见荧光的方式拍下了我们未曾见过的“花花世界”。
简介: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与创新离不开以人的生活与实践为基础的研究,也离不开对于异域文化艺术的研究与借鉴。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由于两者在文化历史背景与审美思想意蕴方面存在着差异,我们只有全面了解掌握中西方传统绘画的本质及内涵价值,才能为创作起到积极的服务作用。
简介:石涛(1642-1707)是一位善于利用画作来追述生平和表达情感的画家,《黄山图册》是早年在宣城、歙县的记忆;《秦淮忆旧册》图写了他停留南京时的郊游场景;《清湘书画稿》乃是离开北京,回到江南后的阶段回顾。方闻认为《归棹》册页更是其一生的总结。[1]他留存下了大量诗篇和作品,只要细细观察都会在里面找寻到石涛自己的影子,为我们破解关于他的一个又一个谜提供了线索。
简介:1983年秋至1987年夏这四年时间,由来自五湖四海的17位同学组成的国画班——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83级人物山水花鸟三个专业,为了同一个梦想,齐集在位于西子湖畔那个充满了艺术气息的校园,一起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大学时光。当时国画系开设的各种专业课程,在同学们脑海里仍记忆犹新。我们大学四年所有的中国画科目学习,都是在位于南山路美术学院西大楼的国画系教学楼里完成的(如今这座见证了世纪中国美术教育,尤其是现代中国画教学与创作并行的教学楼已被夷为平地),其间拜识了许多老师——当时在中国画坛名气响当当的大画家。
简介:喻湘龙的中国画情节从二十年前就开始产生了,为了这份不解的情缘,他不仅大量阅读了中国画的理论书籍,进行实践练习、临摹、写生,而且还先后报考了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著名画家黄格胜院长的"山水画研究生课程高研班""漓江画派研究院高研班",以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名家指点加上自己的勤奋刻苦,他不仅掌握了中国画的笔墨语言、造型方式等基本技巧,而且对于中国画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
视界
风雨山水图
岭南庭园的山水关系分析
自然细节与人生哲思试论六朝山水诗对山水画的影响
李圣峰山水画作品 为了心中的圣峰——李圣峰山水画漫谈
浅谈髡残山水画中的笔墨特征
俊秀轻灵——简评闫勇的山水画
写意山水画的抽象性思考
六朝时期的“山水”、地图与道教
敦煌隋至盛唐壁画中的“山水之变”
新中国山水画改造中的缺席者
神遇山川——品郝鹤君山水画
空寂与永恒——枯山水庭院的审美意境
名家集评杨留义城市山水画
浅评新闽派山水画家杨挺
一花一世界——在黑暗中显现另一个“视界”
山水画与风景画美学思想比较研究
石涛的“自认”与“他认”:《山水人物图》研究
看陆俨少先生的山水画示范
写生与生活——读喻湘龙的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