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京剧是文学、音乐、舞蹈、杂技和体育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它的唱、念、做、打体现了中华民族渊源流长的文化艺术之精华,然而在表演和训练中,往往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在嗓音问题中,中国戏曲学院的嗓音专家史书勋主任对各个行当的发音作了系统的研究和总结,这对演员的艺术发展和嗓音的保护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武戏演员虽然唱腔较少,但在淋漓尽致的表演动作中和一气呵成的中国功夫中,难免出现各种各样的骨、关节以及软组织损伤,甚至发生意外.伤处疼痛常常影响演员的发挥和演出效果.针对戏曲学院的这一特殊情况,我对入学后四年左右的84级85级附中学生,从89年至90年两年期间的就诊中所出现和发生的问题进行了大致统计.其中大部分受伤的学生为软组织损伤.发病部位从头到脚,
简介:谢赫的“六法”论在历代影响很大,有“六法精论,万古不移”(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之誉。但对“六法”的含义,后人却有多种多样的解释。当然,为适应绘画实践发展的需要,对它作出新的解释是必然的;但我们为了研究谢赫的绘画理论,则须力求忠实于作者的原意,尽可能避免曲解。本文仅就“骨法”及其相关的问题谈点浅见。一、关于“六法”的断句钱锺书先生在《管锥编、全齐文卷二十五》论谢赫的“六法”中说:“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按当作如此句读标点。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一漫引谢赫:“一日气韵生动,二日骨法用笔,三日应物象形,四日随类赋彩,五日经营位置,六日传模移写”;遂复流传不改。……脱如彦
简介:贾湖骨笛是在河南贾湖新石器遗址发现的距今9000~7500年的吹管乐器,至今仍然可以演奏。然而,自骨笛发现二十多年以来,学术界对它的研究却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深度。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骨笛经历数千年的埋葬,出土时完好者数量很少。为了防止骨笛意外受损,文物管理部门及博物馆已禁止直接对骨笛进行吹奏测音研究。此举对贾湖骨笛的保护固然非常必要,但同时也使研究者失去了深入考查、研究骨笛的机会。因此,如何精确复制贾湖骨笛并以此作为研究实体,就成为当前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笔者首先利用CT对贾湖骨笛进行扫描,然后将CT扫描得到的二维图像进行三维重建,最后采用紫外激光固化快速成形技术,首次制作出了迄今为止复制精度最高的贾湖骨笛复制品。经过三维测量与测音实验,用本方法复制出的贾湖骨笛模型与实物在物理尺寸与音准上几乎没有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