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年轻企业家——南源永芳集团董事长姚美良局绅于去年7月22日走完其人生道路。由于他走得那么快、那么悄悄,令人难以接受,难以置信。美良的幼年是在我国度过,后被送到中国受教育。并经历过“文化大革命”。他到了香港后不久就投入商界,经一番努力,成功将永芳化妆品打入中国市场,随后不只将业务多元化,也扩展到多个国家。在商余之暇。他除了积极参与社乡团工作外,也深受其父己故姚永芳局绅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遗训的影响,在过去10多年来,他拨出了超过1亿元人民币(约5千万零吉)充作发扬中华文化教育及公益用途。他生前一直是我会的名誉会长,热心和支持郑和研究事业。这种精神是值得赞扬及敬佩的。
简介:<正>国内各图书馆收藏古籍中的珍、善、孤本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应该刻意保管好。对此,我们毫无异议,但提出为它们复制副本,广为学术界和古籍整理者利用,恐怕要进行计论,这样做是否有必要?是否具有现实意义?怎样解决才合理、正确?对珍、善、孤本古籍的收藏现状及利用情况稍做分析,就可看出这一问题提出的现实意义。大致存在三个情况:一、现今存世的珍、善、孤本古籍,大概远不止于即将出版的《全国善本书总目》所收录的种数。为什么做这样的估计?据说,较大规模且历史较悠久的图书馆,也还有一些珍、善、孤本古籍没有提出著录,藏而不宣。书本是供人们利用的实体,如果连公开都成为不可能,更不要说利用了,只能视如一堆废纸,无从谈其存在的价值。二、读者通过书录了解到某图书馆或收藏单位确有某种需求的珍、善、孤本古籍,但由于具体收藏部门有自己的清规戒律,使这些古籍不能随便与一般读者见面,他们得不到翻阅和查考资料的机缘,那么,这类古籍的存在价值又在哪里?三、有的图书馆及藏书单位对某些个别珍、善、孤本古籍也能在一定的借阅手续和保护条件限制下,一定程度上满足读者的要求,但有的书中资料很(厂龙)杂,读者欲抄不能(主要是时间紧),欲舍不忍,而欲通过现代化的手段将所需资料复制下来,这